導語:
“工資全員按5000元發,省稅又合規!”
如果你的公司還在用這樣的“小聰明”方式給員工發工資,面對2025年的稅務監管全面升級,一查一個準!趕緊停止這樣的操作行為。
一、個稅起征點變遷歷史
1980年,起征點800元,這是首次正式開征個人所得稅,當時的平均工資僅為64元,起征點遠高于普通居民收入,實際納稅人以在華外籍人士為主。國內的工薪階層幾乎無需繳稅。
2006年,起征點1600元,首次大幅提高免征額,適應居民收入增長需求。
2008年,起征點2000元,應對物價上漲,進一步減輕中低收入群體稅負。
2011年,起征點3500元,同步簡化稅率級距。調整后全國納稅人口從8400萬驟降至2400萬。
2018年,起征點5000元,引入綜合所得稅制,把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等收入合并計稅,同時新增贍養老人、繼續教育等6項附加扣除,強化稅收公平性。
二、五大高危行為
1、虛構人頭,拆分工資
有的公司虛構出多余的“影子員工”,用親屬卡分攤薪資。這樣的情況只要一對比工資表,打卡記錄,社保名單等資料,原形畢露。
2、全員“卡點”發工資
有的公司連續給員工發工資4900元,或者4800元,卡著5000的點。系統預警行業平均工資,容易觸發稽查。
3、用報銷來代替工資
部分公司利用報銷這個手段,每月給員工發一部分正常的工資,另外的部分則讓員工通過發票報銷的方式來代發。在業務不真實,沒有從公司實際經營前提下的報銷品目和類別,甚至觸發了“虛開發票”的行為。
4、股東借款,變相分紅
每月給股東發5000元的工資,然后通過“備用金”或者“借款”的方式,支取公司賬上的錢,這樣的行為被查處坐實,追繳20%分紅個稅,還面臨滯納金甚至罰款。
5、社保與工資基數不一
有公司給員工按5000元發放工資,但是以當地最低工資標準,例如2100元為基數繳納社保,最后被舉報,補繳社保差額+罰款。
三、稅局部門“以數治稅”大背景
1、資金流向全透視,個人賬戶單筆5萬,單日20萬交易自動上報。
2、行業數據分析對比,系統自動分析同區域,同規模企業的平均薪酬水平。
3、合同流、資金流、發票流、業務流強制匹配,股東和員工的個人賬戶用于收款會被監控。
結語:合規才是駛得“萬年船”的基礎,企業和個人應該在合規的前提下做好計劃。比如在業務真實,符合條件下,申請入住到園區的個體工商戶,可以申請到個稅免征或者是核定征收稅率0.5%—1%的優惠。如需了解更多園區稅收優惠政策,可后臺滴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