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4月23日20:00,CCTV-2(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欄目以“跨境電商爆火的底層邏輯”為專題,鏡頭聚焦谷倉海外倉深圳總部和海外庫內視角,通過實景拍攝、現場訪談、客戶案例、訂單數據可視化等形式,展示了美國對華加征關稅的背景下,跨境電商通過海外倉網絡提升履約效率、降低貿易風險、構建全球供應鏈韌性的核心價值,為關稅動蕩形勢下中國企業出海提供了可復制的破局樣本。
谷倉海外倉副總裁陳凱斌接受采訪并表示:“海外倉不僅是跨境物流的重要節點,更是中國品牌參與全球競爭的供應鏈中樞。我們通過不斷打磨物流各節點,主動為客戶降本增效,陪客戶一起想辦法找機會,應對關稅動蕩帶來的成本沖擊。”
從4月9日縱騰集團總裁王鉆出席國務院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到4月23日CCTV-2欄目組深入谷倉一線調研采訪,我們始終與國家政策保持同頻共振的定力,堅定看好跨境電商出海前景,既有對中國供應鏈優勢的長期樂觀,也有對行業周期浮沉的理性預判。
谷倉堅信:關稅,關不住跨境電商。
以下4點,為谷倉對關稅前景的一些判斷,借此機會,與業界同仁交流探討。
01. 政策隨意和債務壓力:高關稅難以持續這大概是史上最難熬的4月,在經歷美國關稅的短暫陰霾之后,跨境電商終于迎來“陰轉多云”:川普近日公開“松口”關稅,一旦有希望進入雙邊談判,至少能看到一絲曙光。就本輪關稅來說,具體敲定到多少,現在無法預測,但絕不會是現在這么離譜的稅率。首先,從34%對等關稅,到245%最高稅率,一會延遲90天,一會部分豁免,剛301針對中國船只,又表示不希望關稅繼續上調,這么夸張的反轉再反轉,就發生在半個月內。
算法來源白宮,谷倉制圖上圖,白宮的“對等關稅”算法來自一個簡單而草率的公式,ε 固定為4,φ固定為0.25,然后Excel表格下拉生成。因此,其關稅制定和規則修改的隨意性,都證明川普未經深思熟慮的調研和廣泛論證,決定了關稅政策不能長久。其次,關稅政策的結局,也可以參考他上任2個多月的國事決策結果:24小時內解決俄烏沖突,沒下文;買下TikTok,延期,再延期,暫沒下文;占領巴拿馬運河、格陵蘭島,沒下文;搞定加沙問題,沒下文;解決胡賽武裝,沒下文;收購烏克蘭礦產,沒下文…從其性格來看,表演型人格和商人思維決定了他就喜歡語出驚人,喜歡大開大合,喜歡朝令夕改。你笑川普不懂關稅,川普笑你不懂美國。最后,2025是跨境電商最難的一年,也是川普最難的一年,他要撐不住了。看一組數據:2018年美債的外國機構持有率是50%,2019年降至42%,2020年35%,2023年30%,2024年僅23.5%,全球都在拋售美債。2025財年,美國聯邦政府財政收入約5.2萬億美元,但支出達到7萬億美元,而且2025年6月,川普即將面對6.5萬億國債集中到期,比去年多了5.5萬億美元。6月,川普“還債壓力”很大。如果此時繼續加關稅,就會推高美國通脹率,美聯儲就更不會降息,美債利率更高,債務壓力就更大……最終就是美國“股債匯三殺”,這是川普口風突變的底層原因,撐不住了。這不是川普第一次加關稅,相信也不是最后一次。這場大國博弈的貿易秩序動蕩中,個體賣家唯有調整好車道、系好安全帶。
02. 中國商品和美國市場:互相不可替代在商言商,世界上還沒可以替代美國的市場,美國仍是跨境電商最優質的市場,沒有之一。中國商品早已深入肌理骨髓:美國消費離不開中國商品,中國賣家也離不開美國市場。中國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的產業譜系。2024年美國從中國進口了4390億美元商品,你把全球其他200多個國家綁起來,也滿足不了這么龐大且細膩的需求。數據來源公開資料,谷倉制圖在美國進口前20大類商品中,對中國的「外貿依賴度」綜合占比38%,美國90%的半導體中間品、80%玩具、70%稀土、60%鞋類、51%鋰電池等,高度依賴中國供應鏈,供應鏈轉移代價高昂,短期內難以“制造業回流”替代 ,其他國家的生產能力也不可能取代中國賣家。畢竟3億多人口的吃喝拉撒睡,關稅壁壘無法消滅剛需,性價比會讓買家用錢包投票。因此我們建議:本身擁有品牌產品優勢、人才運營優勢、全球采購優勢的賣家,可以考慮守住美國市場的同時入駐其他市場,優勢較小的賣家仍建議等待時局明朗,繼續深耕美國市場。大膽猜測:2020年的“報復性”消費是否再現?歷史不會重復,但總是驚人一致。2020年,海外疫情初期,因中美供應鏈中斷,買家在超市搶不到貨,轉移到線上網購消費,這波“疫情紅利”大大刺激了跨境電商繁榮;2025年,如果川普繼續高額關稅,B2B大貿中斷,一兩個月后,美國商超大面積缺貨,跨境電商是否可以再迎來一輪“報復性消費”?市場對商品總需求恒定,線上線下二八原則,此消彼長,跨境電商或有反殺的機會。分兩種情況:談判順利:形勢明朗后,美國港口將迎來一波集中到貨,“惡補”關稅戰期間的斷貨,疊加旺季備貨/補貨,需對可能的物流擁堵做心理準備;談判僵持:線下持續斷貨,買家擔憂漲價,網購熱情高漲,刺激賣家備貨,如果大家都預判牛市機會,都追加備貨,都決策偏差,就可能導致供過于求的「牛鞭效應」。與疫情時期區別就是,新冠是不可抗力,新總統是不可預知。
03. 模式靈活和賣家韌性:整體利好電商這一輪貿易戰,是川普在一個錯誤的時間、和一個錯誤的對手、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從庫克連夜包機從印度搶運iPhone,到美國超市出現的中國商品搶購潮,再到如今敦煌網和淘寶網美國IOS下載量猛增,都反映了一個現實:美國商家對自家總統的關稅戰準備不足,猝不及防。更具體點,美國批發商和零售商4月的共同困境:備貨不足、現金流不足。關稅從20%加到145%,僅短短一個月時間,美國商家根本來不及補庫存,而且一季度也不是商家庫存最充足的時候,手頭庫存只能勉力支撐一兩個月。因此,5月是談判的最佳時機,再推遲的話,將影響美國市場下半年的庫存。相對B2B,B2C跨境電商零售模式的優勢就是:直面買家,自主定價,靈活報關,船小好調頭,操作空間大,存活韌性強。部分品類即使增加關稅,單件成本微調價格就能消化,幾乎不影響排名,旺季打折都比關稅還多。從平臺角度講,亞馬遜仍是主流平臺,但不要只盯著亞馬遜,政策風險越高的時代,雞蛋越需要放多個籃子里。跨境電商「本土化」大勢所趨:包括貨從本土發,更快派送,更方便退換,更不容易被突發政策沖擊。借助海外倉“一魚多吃”:庫內的貨可以發eBay,發TikTok shop,也可以Temu和SHEIN半托管,還能轉運到FBA,甚至補貨獨立站、線下店、分銷商。以本土庫存的確定性,對抗關稅動蕩的不確定。
04. 貿易戰和庫存戰:海外倉抗壓能力凸顯貿易戰,本質就是庫存戰,而庫存戰的「彈藥庫」就是海外倉。當傳統物流渠道受阻,海外倉不是一時權宜之計,而是“第二增長曲線”:在關稅趨嚴的時代,對自身供應鏈韌性重新審視,將目光投向能夠深入本土運營、縮短交付周期的海外倉模式。海外倉不僅是倉儲空間,更是數據驅動的決策中心,是成本單元,也是利潤引擎。跨境電商的未來是做成本土電商,再干掉本土電商,最后干掉本土線下。朋友們,關稅戰是一局大國陽謀,要么雷霆開場草草收尾,要么進入漫長而艱苦的談判,中、美、歐、其他國家四方博弈,不會是簡單的輸和贏兩種結局,也會出現制裁+豁免+更多中間狀態,在摩擦、調整、曲折中,直到新的國際貿易秩序成立。近期來看,川普出于支持率(近期民調支持率跌至任期最低水平42%+ 2026年中期選舉可能喪失兩院席位風險),不排除部分減稅或局部妥協,達到打壓對手和自身不崩的微妙平衡。美國關稅的風險點,不在于百分之幾關稅或運費漲了多少錢,而是海關延誤的隨機性和不確定性,具備條件的賣家可以考慮多倉備貨。分倉也能降低尾程費用,對沖一些關稅成本,建議優先合作在美國至少4倉以上(東南西中)布局的服務商。
從長期主義視角看,川普任期不過4年,無論關稅戰與否,本土“多倉備貨”都是賣家降本增效的大勢所趨。現在唯一問題,就是“談多久打多久”的問題,看時間站在誰的一邊。時局不穩,心態要穩。川普關稅是在人為修建貿易大壩,但石頭堵不住水,大禹都堵不住,要么泄洪,要么決堤,要么分流,商流如水,上善若水為柔,水滴石穿為韌,柔韌的跨境賣家總能找到向前的方向。關稅,關不住跨境電商。
文章來源:https://www.goluckyvip.com/news/561501.html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