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的 “模仿秀” 向來不缺熱鬧,但這次楊坤和網紅 “四川芬達” 的 battle,直接把戰火拉到了白熱化!
當搖滾老炮遇上“整活達人”,究竟是維權有理還是反應過度?這場大戲,簡直比八點檔電視劇還精彩!
事情的導火索,是網紅“四川芬達” 發布的一系列短視頻。這位主打 “模仿楊坤”的博主,在視頻里把楊坤標志性的煙熏嗓、沙啞聲線和獨特臺風玩出了 “新高度”——不過這 “高度”,在楊坤眼里可能得打個負分。
點開視頻,撲面而來的是魔性改編的《無所謂》,歌詞被改成各種無厘頭段子,比如“無所謂,反正工資沒到位”;還有模仿楊坤點評選手的片段,夸張的表情和油膩的臺詞,活脫脫把嚴肅的音樂評論,變成了搞笑段子。更絕的是,他甚至用楊坤的模仿形象接廣告,賣起了五花八門的商品。
這些視頻在網絡上迅速走紅,播放量輕松破百萬,“四川芬達”也因此收獲大批粉絲。
可另一邊,楊坤卻坐不住了。他一紙訴狀將 “四川芬達” 告上法庭,直言對方 “打著模仿的旗號,侮辱和丑化自己”。消息一出,網友們瞬間分成了兩大陣營,評論區直接吵翻了天!
支持楊坤的網友火力全開:“這哪是模仿,根本就是惡意抹黑!人家楊坤好歹是正經音樂人,被搞成這樣誰受得了?”“用人家的形象賺錢,還把人丑化成段子手,換誰誰不生氣?必須維權!”
確實,從法律角度看,未經授權使用他人形象進行商業活動,已經涉嫌侵權;而刻意扭曲、夸張公眾人物特征,也很容易構成名譽侵權。更何況,楊坤作為成名多年的歌手,對自己的形象和聲譽格外看重,這次 “重拳出擊”,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但也有不少網友站在“四川芬達”這邊,開啟吐槽模式:“模仿本來就是圖一樂,至于這么較真嗎?哪個明星沒被玩過梗?”
“人家又沒說自己是楊坤,娛樂大眾而已,楊坤是不是太玻璃心了?”
更有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網友翻出娛樂圈的 “模仿名場面”:“之前有人模仿劉德華為啥沒事?朱一旦模仿馬保國還成了爆款,咋到楊坤這兒就不行了?”
模仿名人幾乎成了網紅的“流量密碼”。從明星的表情、動作到口頭禪,再到經典作品的二次創作,只要能博眼球,似乎都能成為素材。
但問題在于,模仿的底線在哪?是像“四川芬達”這樣無限放大夸張特征,甚至扭曲原意,還是在尊重和善意的基礎上進行創作?
往深了說,這也是公眾人物在互聯網時代的“甜蜜煩惱”。一方面,他們享受著流量帶來的紅利,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另一方面,也不得不面對被過度消費、惡搞的風險。
楊坤的憤怒,或許不僅僅是因為形象被丑化,更是對“娛樂至死”風氣的一次反抗 —— 難道為了流量,就可以毫無底線地消費他人?
有趣的是,這場風波也意外帶火“四川芬達”。不少網友抱著“看熱鬧”的心態跑去他的賬號圍觀,結果被魔性視頻成功洗腦,甚至成了粉絲。
有人調侃:“楊坤這波起訴,怕是給對手免費打了廣告!”
更有段子手連夜整活:“建議‘四川芬達’反訴楊坤,索賠因為被起訴漲的粉絲量!”
目前,這場官司還沒有最終結果,但它引發的討論卻遠未結束。有人呼吁網紅們“手下留情”,別把模仿變成 “抹黑”;也有人希望明星們放寬心態,畢竟“黑紅也是紅”。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每個人都能在追求流量的同時守住底線,或許這場鬧劇根本就不會發生。
家人們,你們站楊坤還是 “四川芬達”?是支持維權到底,還是覺得 “娛樂而已何必較真”?快來評論區嘮一嘮,順便說說你見過最離譜的明星模仿秀!這瓜,咱必須吃明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