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在邁向更加開放化和全球化的未來,而跨文化溝通專家在全球化的時代尤為重要。他們不僅需要精通多種語言,還需要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溝通過方式和社交習慣,而這些都是人工智能無法替代的能力。
這樣的人才在哪里?日前,“2025上海外國語大學模擬聯合國大會”順利召開并完美落幕,相信在這里能找到答案。
上海外國語大學的模擬聯合國大會是青年學生的盛會,與會期間,青年“外交官”們闡述觀點、辯論政策、共商全球議題。這次大會的英文委員會聚焦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其議題為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下傳統技藝的傳承和可持續性發展。
在三天的時間里,參會的各位代表通過不斷磋商,共同完成并通過一份決議草案,為傳統技藝的傳承和可持續性發展提供了許多詳細切實的方案。
而主新聞中心的7名代表也以通訊社的立場和人道主義的角度,為各會場帶來了精彩的新聞稿件。
“紙上得來終覺淺”,這也是上外模擬聯合國的意義之所在。從籌辦到議題、從辯論到新聞稿件,上外的模擬聯合國大會是為了讓上外學子擁有全球化的核心能力,這也將讓他們受益一生。
上海外國語大學的模擬聯合過協會成立于2006年,是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院學生會下屬部門之一。如今,越來越高的聲譽和人氣,已經從一個高校社團,發展成為中國聯合國協會指定的華東地區的牽頭協會之一。也讓無數的上外學子從模擬聯合國走進了真正的聯合國。
上外模聯源于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該學院也是上外“雙一流”建設的主要支撐性院系之一。上外政治學科的研究機構正式發軔于1980年,在上世紀90年代,加快了政治學人才培養的步伐,在2014年6月,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正式成立。
如今的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集國際關系、外交學、政治學理論、比較政治與區域國別、外國語言文學、公共管理學等多學科交融,本碩博貫通的有國內影響的知名教研機構。2020年,國際政治專業成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語言類高校的分數線一再走低。一面是“多語種+”國際人才的炙手可熱,一面是網上對語言類高校“爆冷”的消息。真真假假我們不妨來看看數據再說。
在上海外國語大學2024屆畢業生落實情況中,國際關系學院的3個專業中的其中2個落實率都為100%,而該學院的整體落實率也超過96%。畢業生的主要去向包括國內升學、海外知名高校深造、國家公務員及事業單位就職。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平均每年有2至3名學生進入外交部工作。稱其為外交人才的“搖籃”也是實至名歸。
語言是工具,但語言背后附加的跨文化溝通能力、全球化視野、創新思辨能力才是上外學子的核心競爭力。而這些恰恰是人工智能無法替代的重要部分。從上外模擬聯合國中上外學子們的精彩表現,到國際關系人才的就業率。這樣的人才無論在國際企業、跨國組織、國際外交和國際合作領域都將大展拳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