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關注,右上菜單欄···鍵,設為星標
在航空工業最前沿,有一群特殊的飛行專家——他們不是普通的飛行員,而是被稱為“飛行工程師”的試飛員。
近日,四川沃飛長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簡稱“沃飛長空”)與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民航試飛學院聯合啟動國內首個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試飛員培訓項目。6名資深試飛員已完成首階段評估,這一突破性進展不僅填補了行業空白,更預示著低空經濟時代全新職業群體的誕生。
作為航空器研發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試飛工作直接關系到新型航空器能否勝任飛行任務,更是適航取證的必要前提。在這個特殊崗位上,試飛員肩負著驗證航空器安全性、極限性能和設計可靠性的重要使命。4月24日,沃飛長空資深試飛員張煒,這位即將成為未來AE200首批飛行員的“老兵”,向我們揭開了這個新興職業的神秘面紗。
談職業:
是測試者,更是改進建議的提出者
直升機、飛機教員,航空運動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除了試飛員,從事航空飛行已有26年的張煒身上有很多標簽。他還是全國輕型飛機錦標賽總裁判長,曾獲中國航空運動協會個人杰出貢獻獎。
“我父親是一名戰斗機飛行員。”很大程度上,父親是張煒接觸飛行的“啟蒙導師”。直到現在,他還記得第一次坐滑翔傘飛上天空,以及學完飛行后自己駕駛飛機第一次飛上天空的感覺,“那是人生中里程碑時刻。”
“試飛員是更專業的飛行員,必須基于豐富的飛行經驗再進階。”張煒介紹,首批6名試飛員均為飛行教員,飛行時長從數百到上千小時不等。與傳統飛行員不同,試飛員需驗證航空器的極限性能,例如速度、高度、機動邊界等,并為研發提供關鍵數據。“就像汽車試車員,我們要在‘斷電’等極端情況下評估飛行器的反應。”
在張煒看來,試飛員的工作更像是在航空器與設計圖紙之間架起一座橋梁。“我們不僅要驗證各項性能參數是否符合設計預期,更重要的是要確保航空器的安全性達到民航局的適航標準。”他特別提到,除了廠家的試飛員外,民航局還會委派專門的審定試飛員參與驗證。
▲沃飛長空資深試飛員張煒
試飛員往往是最早接觸新型航空器的專業人士,無論是傳統飛機、直升機,還是現在的eVTOL,都需要試飛員進行全方位的性能驗證,伴隨而來的是風險性。
“風險確實存在,但我們絕不是去冒險。”他解釋道,每個試飛科目都建立在周密的準備基礎上,試飛員需要深入了解航空器的設計原理和邏輯,制定周密的預案。“我們要求試飛員具備比普通飛行員更強的心理素質和應急處置能力,這些都是通過系統培訓獲得的。”此外,在面對AE200這款具備傾轉旋翼結構的新型飛行器時,團隊采取分階段驗證策略,將風險控制在最低水平。
作為沃飛長空首款飛行汽車AE200的首批試飛員,張煒對這款新型航空器的智能駕駛印象深刻。“與傳統航空器不同,AE200具備高度現代化的智能控制特性。”他介紹說,試飛員需要評估航空器在各種極端條件下的表現,為研發團隊提供關鍵數據,“比如設計極限速度是248公里/小時,我們就要驗證在這個速度下機體結構是否安全,同時還要關注乘客的舒適性體驗。”
“我們不僅是測試者,更是改進建議的提出者。”從試飛員到“產品導師”,作為產品研發的關鍵一環,試飛員的工作貫穿航空器全生命周期。
張煒透露,沃飛長空的試飛團隊早在多年前就開始介入AE200的研發工作。“從設計初期到適航審定,我們全程參與。這不僅讓我們對航空器有更深入的理解,也能及時發現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
國際標準+本土化創新:
從6人到行業生態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民航試飛學院作為全國唯一專門培養民航試飛人才的教育機構,此次合作開創了eVTOL試飛員培訓的先河。培訓體系既借鑒了國際通用的飛行性能、飛行品質等標準課程,還針對eVTOL特點開發了專項訓練內容。例如,在課程設置上,既涵蓋飛行性能、飛行品質、人為因素等國際通用課程,還通過系統化評估與訓練提升抗壓能力。
“試飛員的培養是一個長期過程。”張煒說,“傳統試飛員的培訓周期至少需要一年,而eVTOL試飛員還需要掌握新型動力系統的特性。”沃飛長空在組建試飛團隊時,既參考了傳統航空器的經驗,也借鑒了國際同行的做法。首批6名試飛員來自不同航空背景,有的擅長固定翼飛機,有的精通直升機操作,各自都有著不同的優勢,這種多元化的構成有助于全面評估新型航空器的性能。
▲沃飛長空菁蓉匯1C辦公區
隨著培訓體系的建立,eVTOL試飛員這一新興職業的發展路徑也逐漸清晰。張煒表示,未來試飛員可能會向多個方向發展:一部分繼續專注于新型航空器的試飛工作;一部分轉型為飛行教員,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還有一部分可能參與運營工作。“就像種子一樣,我們這批試飛員將帶動整個行業人才隊伍的成長。”
“我們不僅是開拓者,更要成為標準的制定者。”張煒認為,隨著低空經濟蓬勃發展,eVTOL試飛員這一新興職業的重要性將日益凸顯。
當下,沃飛長空正在與中國民用航空局、民航西南管理局等展開行業培訓等相關討論,多方協同率先制定eVTOL試飛員的行業認證標準。“這一培訓體系也將為中國eVTOL適航認證和商業化運營提供核心人才支撐。”張煒表示。
紅星新聞記者 彭祥萍 攝影記者 周仕通
聲 明:原創文章,歡迎聯系獲取轉載授權,并注明來源飛行邦;轉載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平臺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更正或刪除。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 ,本平臺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