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質生產力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一批與科技創新、高效能、高質量生產方式相關的大學專業也備受關注,其中就包括合成生物學。
這門集合了工程學、生物學和化學的新興交叉學科,作為新質生產力“生物制造”背后關鍵的底層技術,正成為推動下一代生物制造和生物經濟的強大引擎。
近日,教育部公布2024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5家院校新增了合成生物學本科專業,創下歷史新高。
智藥局整理了目前11所開設了“合成生物學”專業的院校,按開辦時間排序,結合院校特色和產業孵化進行匯總。
天津大學:中國合成生物“開山鼻祖”
早在2006年,中科院院士、天津大學教授元英進了解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發起的iGEM大賽,從此天津大學就開始進軍合成生物學領域。
目前,天津大學是國內唯一擁有合成生物學專業本科、碩士、博士及博士后流動站完整人才培養體系的高校。
天大還編寫了本科教材《合成生物學導論》,開設了首個合成生物學課程《基因組設計與合成》,是當之無愧的“開山鼻祖”。
目前本專業本科畢業生部分在國內外高校深造,部分加入生物技術相關企業如諾維信、華大基因、金斯瑞、擎科、梅花等從事技術或管理類工作。
自2015年首次iGEM大賽參賽以來,天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共獲得了7次金獎、1次銀獎、1次銅獎、4項最佳單項獎和10項提名獎。
在產業界,合成生物企業元一生物創始人張驪博士畢業于天津大學,該公司成功利用釀酒酵母底盤細胞生產蝦青素;專注酶法PET的源天生物創始人尤生萍博士是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副研究員/博導。
山西大學:坐擁鏈主企業 產學研協同
2021年2月,全國首個合成生物學學院,山西大學合成生物學學院成立;該校也是全國第二個擁有合成生物學本碩博學位點的高校。
值得注意的是,山西合成生物產業實力雄厚,上市龍頭凱賽生物、錦波生物的生產基地均落地于此,“產學研”協同氛圍濃厚。
尤其是凱賽生物,最早的學院籌備組就由山西綜改示范區、山西大學和凱賽生物三方共同組建。
南京師范大學:院士領銜 長三角首家
2023年,南師大創辦合成生物本科專業,由中國工程院黃和院士領銜,是長三角第一家擁有本科合成生物學專業的高校。
該校與常州市達成全面合作,共建了合成生物學產業研究院;還與瀘州老窖、科鼎、微康生物、中糧集團、金晟環保等業內知名企業達成合作協議。
并擁有南師大國際合成生物學研究中心,諾貝爾化學獎得主Roger D. Kornberg教授作為學術委員會首席科學家。
該校合成生物基礎相當雄厚,不僅連續三年在國際基因工程機器大賽(iGEM)中斬獲金獎,學院就業率也常年保持在95%以上,國內外讀研升學率在65%以上。
湖北大學:中部支柱 深化校企合作
湖北大學是國內最早開展合成生物學研究的單位之一,早在2018年就建設了生物催化與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2024年開設了本科專業。
該校在成果轉化方面成果頗豐,近三年來已累計落地,生物制造領域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超過200項,培育孵化相關領域科技企業近16家。
其中由楊世輝教授創辦的武漢睿嘉康是代表,該公司成立僅四年,以315萬元的經費成功轉化了24項專利,已獲得了7500萬元的融資,5年內有望實現十億級銷售體量。
江南大學:發酵工程搖籃 行業隱藏高手
江南大學是中國發酵工程學科的誕生地,創建了我國第一個發酵工程國家重點學科及本碩博人才培養體系,在生物工程方面更位居前列。
由倫世儀院士、陳堅院士為學術帶頭人的江南大學食品合成生物學與生物制造團隊、發明專利家族數全球第一的江南大學工業生物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都赫赫有名。
合成生物專業于2024年創立,與茅臺集團、瀘州老窖、阜豐集團、梅花生物、華熙生物、新合新、亞香股份、水羊股份、廣濟藥業等眾多龍頭企業在合成生物學領域都有合作以及成果轉化落地。
在醫美領域,江南大學未來食品科學中心合成生物創新團隊通過微生物發酵生產透明質酸,把成本降到每公斤幾百元。
湖南文理學院:產業為基礎 首屆招50人
該校以2019年成立的“新合新生物醫藥”特色定向班為基礎,聯合新合新生物、新長山農業等5家合成生物制造企業,首屆擬招生50人。
值得注意的是,該校位于湖南常德,而常德市近年來在合成生物/生物制造領域發展迅猛,其“一中心三基地”產業布局中的“一中心”,就指的以湖南文理學院為主陣地構建的湖南省首個合成生物制造產業創新中心。
據悉,該校現已改造升級實驗室5000平米,整合相關大型儀器設備150余臺(套)用于合成生物研究;還計劃共建合成生物學公共技術平臺。
深圳理工大學:背靠先進院 深度融合AI
該校于2024年創立,落地光明科學城,主打“沒有理學院、沒有工學院,有的都是跨學科學院。”
該校由中國科學院與深圳市政府合作,是依托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建設的研究型大學,合成生物學院是首批建設的七個交叉學科學院之一。
合成生物學院與合成生物學研究所/深圳合成生物學創新研究院“二位一體,融合發展”,建有基礎課教學實驗室、專業課教學實驗室和教研專門實驗室。
總面積超4000㎡,設備原值總額超1億元,可滿足學院本-碩-博學生教學和科研的培養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該校將重點開展合成生物學理論研究,尤其是在深度融合AI與合成生物技術方面具有特色。
合成生物本科院校共計11所
除了上文單獨提及的院校外:
青島科技大學:被稱為中國橡膠工業的黃埔軍校,2022年開設合成生物專業。
武漢輕工大學:曾于2023年第二屆合成生物學競賽·創新賽參賽并獲得獎項,2025年開設合成生物專業。
山西省長治學院、江蘇省淮陰師范學院也于2025年開通了合成生物專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