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腫瘤臨床經驗讓筆者發(fā)現(xiàn):
生性認真,甚至較真的人,容易患消化道癌癥,尤其是胃癌。而臨床上很多有較嚴謹職業(yè)背景的人,往往行事一絲不茍,過于較真。
而這種職業(yè)的要求、工作行為,久而久之就會影響到她們的個性,泛化為她們的生活行為準則。即便下了班,離開了崗位,仍舊恪守這種習慣。而且,這種愛較真的女人一旦生癌,其較真、執(zhí)拗的個性,也明顯不利于癌癥的治療和身體康復。
筆者有個腸癌患者,手術化療后不久又轉移到肝臟,來找我看病時,肝臟轉移正在治療中。我與她接觸的第一時間就猜出她是工程師。
因為,她給我看的病史,和她自己總結的檢查指標變化,都用柱狀圖、曲線圖清晰地表明了,哪怕一個指標這次比上次高了1%~2%,她都會如臨大敵,認死理地弄個明明白白,像做科研一樣嚴謹規(guī)矩。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她癌癥發(fā)現(xiàn)時還是早期,科學治療,化療了6次,病情明明已經好轉,狀況一切都好,可是后來不知道為什么又復發(fā)轉移了。
而且,幾年來,指標一直不穩(wěn)定。
對于這么一個時時刻刻都愛較真,生活幾乎刻板的女強人,我只能明確地告訴她:生物學、醫(yī)學本身就是不確定性的科學,與工程學不同。物理學、工程學都是講定律的,一就是一。
而生物學則是講概率的,白細胞到達10000,50%~60%可能是細菌感染;10%~20%可能是應激反應;5%~10%可能是個體差異;
還有一些是例外情況,還有一小部分,可能什么都不是,只是一次檢查誤差。
更何況,人體不是機器,不是壞了一個零件,換上個新的就一了百了。與身體總體相關的各個組成部分,它們相互間的變化是很微妙的;
很多環(huán)節(jié)錯綜地糾葛在一起,很多環(huán)節(jié)錯綜地糾葛在一起,不可能產生“一刀切”的效果,也更不能采取“一刀切”的生硬治療。
手術完了,不等于病情控制了。而且,這種“生硬”的期待對她的康復十分不利。
于是,筆者就建議她在生活中萬事放松,把事情簡單化,學會二八區(qū)分,不要逢事就問個明明白白!
否則的話,心理上一定很累,沒有松弛,不利于內環(huán)境穩(wěn)定,而且,肯定干擾神經、內分泌以及免疫等的功能狀態(tài),無助于疾病的控制與康復。
學學鄭板橋“難得糊涂”,這是一種合理、健康且科學的生活方式。
此后,她配合中醫(yī)藥治療也很認真,也不再半個月就去檢查一次指標,改為3~4個月一查,對于指標的高低也不過分在意和計較,至少不再像過去那樣以表格的形式記錄變化了。
大約半年后,她的指標倒真的開始穩(wěn)定了,一直到今天,可以說完全康復了!
由此看來,做人,還真不能太較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