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電子工業發展與中國光電企業的機遇與挑戰——基于顯示面板與顯示屏領域的行業分析
一、越南電子工業發展現狀與市場需求
越南電子工業近年來已成為其經濟支柱產業,2024年前兩個月電子產品及元件出口同比增長33.9%,占工業總產值的17.8%。顯示面板及顯示屏作為核心電子元器件,需求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國際品牌在越南的終端組裝基地,如三星、LG、富士康等企業推動的智能手機、電視等產品出口需求;二是越南本土消費市場升級帶來的家電與智能設備需求。數據顯示,越南南部胡志明市周邊已形成年產能超4000萬臺的電視產業集群,三星、TCL、京東方等企業在此布局產能。
盡管越南本土消費電子市場受房地產調控影響有所下滑(如2023年電視銷量降至250萬臺),但其作為全球供應鏈“中轉站”的地位日益凸顯。2024年中國對越南顯示模組出口額達16.5億美元,同比增長25.3%,主要支撐越南組裝出口至歐美市場。越南通過自貿協定網絡(如RCEP、EVFTA)享受對歐美市場的低關稅優勢,這成為中企投資越南的核心驅動力。
二、貿易壁壘與市場準入政策
越南政府通過稅收減免、土地優惠和簡化審批流程吸引外資。例如,高科技產業可享受15年內10%的企業所得稅率,進口設備及原材料關稅減免等。然而,政策限制亦需注意:一是負面清單制度禁止涉及國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的領域;二是環保監管趨嚴,勞動密集型低端生產線面臨淘汰壓力。
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仍是主要風險。越南土地與人工成本快速上漲(胡志明地價接近中國珠三角),工業園勞動力短缺問題凸顯。此外,越南產業鏈高度依賴中國中間品供應,2024年中國對越出口中間產品占比達69.8%,包括顯示模組、集成電路等,若供應鏈中斷將直接影響越南產能。
三、中越企業合作與技術生態
中國光電企業通過“技術+制造”模式深度參與越南產業鏈。京東方在胡志明市投建智能工廠,年產300萬臺電視及700萬臺顯示器,打通“屏-模組-終端”全鏈條;TCL在越南累計投資超1億美元,2024年營收預計突破15億美元。這些布局不僅規避關稅風險,還推動越南從組裝向中游模組制造升級。
越南本土企業技術能力仍較薄弱,主要集中于終端組裝環節。三星越南工廠雖為全球最大手機生產基地,但其顯示面板等核心部件仍需從中國進口。少數本土企業如海防樂金顯示(LG Display)嘗試向上游延伸,但液晶面板生產線投資門檻高(單線投資超百億元),短期內難以突破。目前越南顯示領域企業以外資為主,包括三星、TCL、京東方、惠科等,本土企業名單稀缺,技術研發多依賴跨國公司與中企技術轉移。
四、抓住機遇:第二屆越南國際光電展暨激光、顯示、觸摸、傳感技術交易會(VIOE 2025)
The 2th Vietnam Int'l Optoelectronic & Laser And Display,Touch & Sensor Exhibition 2025
第二屆越南國際光電展暨激光、顯示、觸摸、傳感技術交易會(VIOE 2025)將于2025年8月27日至29日,在河內ICE國際會展中心舉辦,聚焦顯示技術、激光應用與半導體產業鏈。本屆展會由越南駱駝會展CAMEL EVENTS、廣西駱駝出海會展服務有限公司、廣西越中會展商務有限公司參與聯合組織,涵蓋Mini/Micro LED、OLED、激光、觸控、傳感等前沿領域。作為中越產業鏈對接的重要平臺,VIOE不僅展示中國在顯示模組、設備制造的技術優勢,也為越南本土企業提供采購與合作機會。
五、未來展望與策略建議
越南顯示產業正處于“規模擴張”向“技術升級”過渡階段。中國企業的機會在于:一是利用越南自貿協定網絡優化全球供應鏈;二是通過技術合作提升越南本土化配套能力,例如推動液晶模組本地化生產;三是關注越南政策動態,規避土地與勞動力成本風險。
然而,越南短期內難以替代中國在面板制造等上游環節的優勢。中國企業需平衡“產能外遷”與“技術護城河”的關系,通過越南基地服務全球市場的同時,鞏固國內核心技術研發,實現中越產業鏈的互補共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