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上方的“關注”按鈕,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49年9月6日,黎明之前。
宋振中一家突然被帶到了戴笠警衛室,已經受傷的徐林俠撲通一下跪在國民黨特務楊進興面前,苦苦哀求:
“我們大人之間的事情,就不要牽扯到小孩子了,你們放了他吧,讓他去街頭討飯,不會礙著你們。”
可劊子手怎么會心軟呢?縱使百般哀求,徐林俠還是眼睜睜看著楊進興把刺刀惡狠狠地扎進了宋振中的身體里。
一時間,徐林俠心如刀割,但還沒等眼淚流下來,刺刀就扎進了她的心臟。
小黑屋的房門緩緩閉合,一家人的尸體靜靜地躺在不見天日的牢房里,等待著公理與正義的到來。
宋振中一家究竟做了什么,才會遭遇如此殘忍的死亡呢?
重重圈套,雙雙被捕
宋振中的父母都是共產黨員,父親宋綺云是當時的進步青年之一,16歲就考進了江蘇省立第六師范學院,1926年進入黃埔軍校學習,于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不過,宋綺云并不是在前線沖鋒的戰士,而是一名地下工作者。
在1929年之前,他都是在后方擔任干事、書記一類的職務。
直到1929年,他才接到黨組織的命令前往楊虎城軍部,擔任《皖南日報》的主編和《東北文化日報》的社長兼總編。
之所以有這樣的安排,是因為楊虎城對共產黨一直都沒有什么惡意,安排宋綺云在楊虎城周圍,或許可以在未來的某個危急關頭起到一份特殊作用,也算是有備無患。
果然,九一八事變之后,蔣介石不僅消極抗日,還荒唐地下達“不抵抗”政策,勒令國民黨不準主動出擊,抵抗日寇侵略。
國民黨內不乏愛國志士,對于蔣介石的命令自然萬般不滿,但是軍令如山,即便是心急如焚也不能違抗軍令。
這時候,張學良和楊虎城挺身而出,發動兵諫逼迫蔣介石抗日。
迫于壓力,蔣介石這才不情不愿地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宋綺云的作用就在這時體現出來:西安事變后,宋綺云被任命為第四集團軍少將參議,專注楊虎城部的統戰工作。
為了早日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宋綺云四處奔走,聯合之前在新聞界的所有人脈,和當時的各大媒體一起竭盡全力為抗日做貢獻。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西安事變之后,安全抵達南京的蔣介石回過神來,開始“清算”西安事變的參與人員。
楊虎城首當其沖,接下來就是宋綺云,經過一番調查,楊虎城“親共”已久,宋綺云更是名副其實的共產黨員。
蔣介石大怒,立即下令秘密抓捕宋綺云,蔣介石手底下的特務們立即想出一條毒計。
1941年9月底,在第四軍工作的宋綺云收到妻子徐林俠發來的一份電報:
我和兒子被敵人追捕,危在旦夕,你盡快回來保護一家人的安全。
宋綺云在收到電報時并沒有失去理智,而是以最快的速度聯系家中的妻子,但所有的消息都被特務攔截,他沒有收到任何回信。
宋綺云這才慌了神,急忙請假回家,趕回西安去保護嬌妻和幼子的安全。
但實際上一切都是國民黨特務設下的圈套,他們早就埋伏在宋綺云家里,支開徐林俠,守株待兔。
不知其中有詐的宋綺云一頭扎進陷阱,落在了敵人手里,成功抓捕到宋綺云后,特務們立即把他送到貴州息烽集中營關押。
宋綺云被捕后,徐林俠收到了黨內同志們傳來的消息。
徐林俠心痛不已,每天步行幾十里路,四處打探宋綺云的消息,晚上回家后就抱著剛出生的小兒子以淚洗面。
但徐林俠的行為很快就被特務們察覺,抱著“寧可錯殺,不肯放過”的原則,特務們調查了徐林俠的身份。
在發現徐林俠也是共產黨員之后,特務們故意放出宋綺云關押地的假消息,引徐林俠上鉤。
徐林俠意識到這條突然出現的消息極有可能是誘餌,但她不能不去,她不能放過任何一條和宋綺云相關的消息。
1941年11月,距宋綺云被捕兩個月,徐林俠抱著還沒斷奶的小兒子前往消息中提到的關押地。
誰料剛進西安城,特務們就一擁而上抓走了徐林俠和小兒子。
徐林俠和兒子被關押到了白公館女牢,和好幾個人一起關在一個暗無天日的小牢房里,至此,一家人齊齊被捕。
艱難生長,獄友關愛
宋綺云和徐林俠的小兒子名叫“宋振中”,意為“振興中華”,和母親徐林俠一起被捕的時候,宋振中才八個月大。
因為被捕后沒有營養,徐林俠沒多久便沒辦法分泌乳汁繼續喂養小兒子,宋振中只能跟著母親一起吃牢飯。
監獄里的飯簡直不能下咽,每天都是發霉的糠和爛菜煮的清湯,沒有一絲營養可言。
徐林俠每次都盡可能把飯都給宋振中吃,自己吃一點剩下的飯湯,勉強維持生命。
除了沒有營養,監獄的住宿條件也差到了極點,將近十個人關押在一個不足五平米的小牢房里,大小便都在一個大木桶里解決。
因為關押的基本都是共產黨員,監獄看守為了侮辱他們基本不怎么清理便桶,整個牢房臭氣熏天,蒼蠅蚊子亂飛。
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宋振中漸漸長大了。
但因為生長期缺乏營養,宋振中嚴重營養不良,不僅頭大脖子細,還瘦得皮包骨頭,細胳膊細腿上只有薄薄的一層皮幾乎沒什么肉,因此獄友們憐愛地叫他“小蘿卜頭”。
宋振中在襁褓中就和母親被捕,腦海里沒有一絲關于父親的印象,但徐林俠一直都在給宋振中講爸爸的故事,告訴他爸爸是個大英雄。
等宋振中會說話,徐林俠就一字一句地教他基本的知識,教育他不向敵人低頭,背叛黨和人民。
有一次,一個國民黨女看守隔著牢門向宋振中招了招手,其他看守們見狀立即把宋振中連拖帶拽搶出牢門。
離開母親的宋振中沒有哭,而是盯著女看守,女看守笑笑,拿出幾顆花花綠綠的糖果,對著宋振中說:
“叫阿姨,阿姨就給你嘗嘗糖果的味道。”
在女看守看來,小孩子懵懂無知,幾顆糖果足以哄騙他,可宋振中并沒有像她意料之中那樣叫她阿姨,而是堅定地說:
“我不要,媽媽說你是壞蛋,是特務!”
女看守聞言惱羞成怒,惡狠狠地瞪著宋振中,打了他兩個耳光,宋振中被看守們扔回牢房,重新回到了媽媽身邊。
徐林俠心疼地摸摸宋振中紅腫的臉,宋振中卻驕傲地告訴媽媽他沒有被特務誘惑,可宋振中還是好奇糖果是什么味道。
“媽媽,糖是什么味道啊?”
徐林俠含著淚沾了沾獄友們想盡辦法送給她的一點鹽,放進宋振中的嘴里:
“這就是糖的味道。”
就這樣,宋振中艱難地成長到六歲。
1946年,宋綺云和徐林俠一家三口,與羅世文等七十多人一起轉移到重慶渣滓洞繼續看押,宋振中終于有了看見爸爸的機會。
一向懂事從不哭鬧的宋振中在知道爸爸也在附近的消息后,第一次向媽媽哭著要找爸爸。
徐林俠絞盡腦汁總算想出來一個辦法,在男牢放風的時候抱著宋振中趴在牢房的小窗邊,指著遠處模糊的影子告訴他:
“這就是你的爸爸。”
后來,消息傳到了宋綺云耳中,每當放風的時候他就盡可能地靠近女牢,看看妻子和兒子的身影,宋振中終于看清了爸爸的模樣。
一次偶然的機會,女囚和男囚放風時間湊在了一起。宋振中一出牢房就向爸爸的方向跑去,看見宋綺云之后還試著從相隔欄桿的縫隙鉆過去抱抱他。
但這一舉動引發了看守的怒火,他們對宋振中拳腳相加,以此來警告所有囚犯。
被囚禁的黨員同志們強壓怒火,急忙從看守腳下搶出了宋振中,宋振中縮在媽媽懷里,疼得直掉眼淚。
堅持學習,年幼犧牲
一轉眼,宋振中到了該上學的年紀,可是身在監獄該怎樣接受教育呢?宋綺云和其他獄友開始商量辦法,為宋振中爭取上學的機會。
然而,宋綺云和徐林俠多次提議都無果而終,國民黨拒絕為宋振中提供受教育的機會,也不允許他在監獄里行走。
宋綺云和獄友們決定用絕食來反抗國民黨,特務們頭疼不已,提出一個折中的辦法:讓監獄的囚犯們教宋振中讀書。
監獄里面的同志們有很多都是名校畢業,給一個孩子做啟蒙教育自然是不在話下,羅世文負責教語文,車耀先負責教算術,黃顯聲負責教俄語等科目。
老師有了,筆墨紙又成了一大難題,但眾人齊心協力解決了這個問題。
沒有筆,宋綺云就撿來一根樹枝,將末端反復磨尖當筆來用;沒有墨水,徐林俠便將棉衣里面的棉花燒焦兌上清水當作墨水;沒有紙,獄友們省下草紙裝訂成冊當作練習本。
即便是這樣艱苦的條件,大家也樂在其中,竭盡全力給宋振中提供一個讀書認字的環境。
宋振中深知學習的機會來之不易,每天都刻苦學習,沒過多久,宋振中就學會了許多漢字詩詞,甚至還能用簡單的俄語交流幾句。
教他俄語的黃顯聲高興極了,把自己珍藏的半截鉛筆送給了宋振中,宋振中對這份禮物十分愛惜,輕易不拿出來用。
因為幾位老師都關在不同的牢房,宋振中每次上課都需要在監獄中穿梭。
起初還會有特務跟在后面盯著宋振中的一舉一動,但久而久之,所有人都放松了警惕,任由宋振中在監獄中跑來跑去。
有了這樣“自由”的機會,共產黨員們自然不會放過,關押在不同牢房的黨員同志們利用宋振中上課的時間悄悄傳遞情報。
趁著聯絡的時候,獄中成立了一個特殊的黨支部,許曉軒同志任黨支部書記。
男牢的同志們利用放風的時間觀察周圍崗哨,繪制了一份秘密地圖,交由黃顯聲經宋振中的手傳遞給許曉軒,再由他制定一份詳細的計劃為以后越獄做準備。
年僅八歲的宋振中成為了有史以來黨內年齡最小的“交通員”,每天盡職盡責地向各個牢房秘密傳遞情報。
在同志們日復一日的準備之中,時間來到了1949年。
就在所有人緊鑼密鼓地準備越獄的時候,突然傳來一條噩耗:羅世文和車耀先被國民黨執行槍決,壯烈犧牲。
宋振中沒有學上了,黃顯聲也被轉移到了另一處牢房關押,等待他的注定是為理想而犧牲。
1949年8月25日,蔣介石下達了分批處決秘密關押罪犯的密令。
9月6日,國民黨殺手周養浩將宋綺云一家人,和楊虎城將軍與他的一雙兒女,騙到了重慶松林坡戴笠警衛室。
周養浩先用刀刺死了楊虎城將軍一家三口,再吩咐兩個隨從楊進興和楊欽典殺死宋綺云一家。
宋綺云擋在妻子和兒子面前,先一步死于敵人刀下,徐林俠苦求楊進興放過宋振中未果,也被敵人刺死倒在宋振中面前。
楊欽典原本想用麻袋悶死宋振中,但因遭到劇烈掙扎一時沒能得手,最后是楊進興殘忍地用刀刺死了宋振中。
宋綺云一家犧牲時距新中國成立僅有24天,年僅8歲的宋振中倒在了黎明前。
殺害宋綺云一家后,特務們在警衛室的地面上澆灌了一層水泥,借此掩蓋他們的罪行。
1949年11月底,重慶解放,黨組織在第一時間就抓捕了楊進興,讓他指認犧牲烈士的埋骨之地,宋振中的遺體被挖出,手中緊緊握著半支鉛筆。
宋振中短短八年的生命猶如一道流星劃過黑夜,雖然短暫,但足夠絢麗奪目。
他的犧牲代表著革命者不屈的信念和堅定的信仰:即便身處黑暗,面對前所未有的風暴,革命者也會高舉理想的火把,朝著信仰進發。
重慶解放之后,宋振中被追認為革命烈士,他的光輝將被歷史銘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