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關于調整補充全國檢察機關公益訴訟人才庫成員情況公示》,無錫市錫山區人民檢察院莫斯敏同志入選“全國檢察機關公益訴訟檢察人才庫”。
莫斯敏
錫山區人民檢察院
黨組成員、副檢察長
一級檢察官
自2015年7月公益訴訟試點以來,莫斯敏同志始終堅守在基層公益訴訟辦案一線,承辦案件260余件,獲全國首屆公益訴訟檢察業務競賽“業務標兵”、江蘇省公益訴訟檢察業務競賽“業務標兵”,獲評江蘇省(公益訴訟類)檢察業務專家,入選江蘇省檢察研究人才庫。
攻堅
典型案例成效顯著
◆清晨的河邊微風拂面,偶爾幾只水鳥劃過天際,不少居民選擇在這里晨練。誰也想不到,幾年之前,這里還是大家避之不及的地方。
◆2019年,錫山區人民檢察院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依托公益訴訟智能研判平臺,高效發現影響近3萬居民的跨三個行政區的劣V類黑臭河道問題線索。
◆為解決“跨區域”辦案難題,莫斯敏帶領團隊通過無人機實地調查,固定跨域邊界實況,夯實證據基礎。隨后開展跨部門圓桌磋商,促進跨區域共管共治,以檢察建議推動各區分治模式向區域聯動模式轉變,并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跟進監督,確保整改效果。2020年,河道周邊又恢復鳥語花香,儼然已成為周邊居民休閑鍛煉的“好去處”。
◆結合辦案感悟,莫斯敏認為長三角地區溪河湖蕩密集,應該從“事后治理”向前延伸至“事前預防”。該院通過建立水域環境公益損害風險防控機制為抓手,推動全區56條河道得以治理,積極回應群眾“綠水青山”“岸清水美”新需求。2020年10月,該案以排名首位入選最高檢公益訴訟技術支持典型案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多年來莫斯敏積極承辦跨省市疑難復雜案件,善于運用數字檢察賦能,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履職辦案,努力彰顯公益訴訟制度價值,2起案件入選最高檢典型案例,7起案件入選省級典型案例。
深耕
理論研究成果突出
◆“努力讓實踐經驗提煉上升為具有建設性的理論建議,再用理論進一步指導實踐。”辦案期間,莫斯敏從未停止思考,努力深耕專業理論研究,有幸參與由江蘇省檢察院檢察長領銜的最高檢理論研究課題,相關觀點被吸納到省人大常委會出臺的加強公益訴訟的《決定》中,為助推公益訴訟立法貢獻了錫山智慧。
◆聚焦“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這一檢察履職辦案基本價值追求,多年來,莫斯敏常態化對辦案實踐中帶有普遍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問題開展理論研究。她主筆撰寫最高檢課題、國家檢察官學院科研項目等國家級項目6項,江蘇省檢察院理論研究課題5項;在《人民檢察》等法學綜合性知名期刊發表文章11篇;自主研發3門課程,并赴國家檢察官學院授課2次、各省檢察官學院分院及政法院校授課8次。
◆“檢察官的價值在于與民同心,與民同行。”維護公益的路上,莫斯敏始終堅守檢察初心,展現檢察擔當,在一次次案件辦理中凝聚智慧結晶,為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貢獻解題新思路。
創新
數字檢察亮點頻現
◆自2017年起,莫斯敏帶領團隊在全國率先運用AI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公益訴訟智能研判平臺”,研發模型12個,助推行政機關開展專項治理65次,項目獲評全國政法智慧檢務十大解決方案、優秀創新案例。相關論文獲全國政法智能化建設一等獎,相關做法入選江蘇省市縣法治建設典型案例。
◆莫斯敏認為,公益訴訟檢察履職必須要圍繞中心工作謀劃,才能真正發揮檢察護航地方發展的作用。2022年,最高檢將長江船舶污染治理定為重點專案。莫斯敏堅持以數字革命帶動新時代檢察實踐創新,“區塊鏈+長江船舶污染專案模型”獲全國第二屆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競賽一等獎;運用衛星遙感模型與上級院一體化辦理的案件被最高檢評為高質效案件。
◆堅持與民“益”路前行,莫斯敏用法律與溫情織就生態保護網。她創建“宛山益”公益訴訟品牌,依托“檢察公益損害預防和修復基地”等平臺廣泛開展公益認養、公益勞動等環境替代修復活動,為200余家企業精準開展普法宣講,向3000余人次開展普法教育。
來源:錫山檢察
【第2461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