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0月,志愿軍第五任司令,也是最后一任司令——楊勇,撤志愿軍回國后,就被毛主席任命為北京軍區司令兼黨委書記。新中國的所有軍區中,怕是沒有比北京軍區更重要、更敏感的了。
59年召開廬山會議時,正在北戴河愜意休假的楊勇,突然收到中辦廳要他上山開會的通知。楊勇很少休假,這次休假他把妻兒老小全帶上了,準備闔家歡樂一番。
開會通知打斷了楊家的歡樂時光,楊勇不太情愿地前往機場,準備飛廬山。因為假期中斷,重新登記休假地點時,楊勇填上了海南島。
結果填完第二天,休假被強制取消,回北京開會。不只他一人,全國干部都不能休假了。為此,他直到十多年后,才踏上海南島的土地。
楊勇感覺,59年的廬山會議跟65年的上海會議差不多,通知得很突然,會議結果很突然。這兩次會議,楊勇的反應都大同小異,能不表態就不表態,非要表態就實話實說,不去隨大流,更不胡說八道。
他是跟張愛萍、陳錫聯等人一塊上的廬山。一上山,他就察覺到會議情況的不對。楊勇同意彭德懷的觀點,更加同情彭德懷這位老首長。但是在那種形勢下,不表態是不可能的,直接說好話更是不可以的。
楊勇從參加革命、參加軍隊,就在彭德懷的領導下工作。他從紅三軍團紅五軍開始的戎馬生涯。
廬山會議上,被逼著做出政治表態的楊勇,也“批判”了彭德懷。楊勇說自己很尊重他,怕他,又不怕他;對他的思想、工作作風有意見。
楊勇的講話很有代表性,他肯定了其他人對彭德懷的看法——很粗暴,并說他確實有這樣那樣的錯誤,但是要說他反黨,可能是自己水平低,一點看不出來。不少與會干部深以為然,暗地里給楊勇豎起大拇指。
楊勇還說自己認為彭德懷有兩大包袱,準確來說是思想包袱,兩個自以為:自以為忠心耿耿,自以為功勞大。
其實這不是真的自以為,楊勇說出了大多數干部的心聲:彭老總對革命忠心耿耿,對革命功勞很大,這是公認的,并非自以為。而這也能說是為彭德懷的上書做解釋。
楊勇跟彭德懷相知相識數十年,從土地革命戰爭到抗美援朝戰爭,最后到新中國的軍隊建設,他做不出對彭德懷的一言一行、一點問題就上綱上線的事。
楊勇說話很有氣勢,直接說“不認為彭德懷反黨”,前面還特別加上一句“看上邊臉色,我不”。
這樣的表態、這樣的“批判”,為楊勇66年后的遭遇,埋下了一個伏筆。
從廬山上下來后,察覺到趨勢不對的楊勇,立即到下面對部隊進行調查研究,然后把調查出的結果,報送中央并公開在廬山后續的擴大會議中。
他試圖用迂回的辦法表達自己的意見,一來希望部隊建設回到正軌,糾正軍中“浮夸風”,二來為彭德懷站臺,支持其信中的意見,希望他能不他背負那樣的污名。但他這賭上身家性命的一連串舉動,只是徒勞,并沒有讓彭德懷的處境變好。
難以接受,更無法理解彭德懷遭遇的楊勇,選擇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以此麻痹自己的精神。
可能是大家都了解楊勇這個人怎樣,他沒有跟鄧華等人一樣,被彭德懷牽連得離開軍隊。也有可能是北京軍區司令這項職務保護了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