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高凌朗
編輯| 汪戈伐
圖片來自企業網站
4月26日,中公教育發布2024年財報與2025年一季報,公司經營狀況似乎并未明顯好轉。
具體來說,中公教育2025一季度營收5.75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4.69%;凈利潤下滑更為嚴重,降幅達51.69%,僅剩3999.45萬元。
與此同時,中公教育財務費用卻逆勢上漲51.24%至4701.34萬元,主要來自借款利息和金融機構手續費增加。
這組數據與2024年財報形成對比,公司2024年全年凈利潤將達1.84億元,同比增長187.7%。然而財報分析顯示,這一增長主要依靠收回此前計提的壞賬,公司非經營性凈收益就達到1.29億。
中公教育1999年成立,2019年通過借殼方式登陸A股市場。在2020年,公司市值曾達2600億元峰值,創始人李永新家族憑借1400億元財富位列胡潤百富榜第19位。
如今,中公教育市值萎縮至約186.87億元,股價已從高點下跌約95%。大量協議班退費投訴所影響的口碑尚未恢復,企業又陷入經營與信任的雙重困境。
中公教育的核心商業模式是協議班——一種"考試不通過退還學費"的培訓方式。
據市場分析數據,2020年這一模式為中公帶來了237億元現金流入。協議班運作方式簡單:學員預付高額學費,考試未通過則退款。繳費到退款之間的時間差創造了大量沉淀資金,中公利用這些資金進行投資獲取收益。
財報顯示,2018年和2019年,中公從投資和利息中分別獲得1.6億元和2.6億元收入,約占當期凈利潤的14%。
但是,協議班模式的根本問題在于:退費率隨考試難度增加而上升。中公教育公開數據表明,從2019年到2021年,退費率從44.14%上升到68.46%。
2020年疫情期間,中公為維持現金流推出更為激進的"理享學學員貸"產品,學員不需支付學費,考試通過才償還貸款,未通過則由中公承擔還款責任,等同于"零元入學"。
2021年10月,商業模式崩塌跡象顯現,中公宣布前三季度虧損8.9億元,而2020年同期還盈利13.2億元。
2021年至2023年,中公宣布連續三年虧損,具體數據分別為23.7億元、11.02億元和2.09億元,三年累計虧損超過36.8億元。2024年前三季度利潤1.68億元,僅為2020年同期的八分之一左右。
退費問題已成為中公教育的主要信任危機。據黑貓投訴平臺數據,針對中公教育的投訴累計已超11.3萬條,大部分關于協議班退費。財聯社2024年11月報道指出,中國裁判文書網上與中公教育相關的培訓合同糾紛在2024年從上一年的20條增加到139條。
當然,中公教育面臨的問題不僅限于協議班。2018年開始的資產擴張成為其另一個負擔。
中公教育財報顯示,公司投入30億元購買北京昌平區住宅用地,并規劃投資60億元建設懷柔學習基地。2021年教育行業政策收緊,房地產融資環境趨緊,這些重資產項目不但無法帶來預期收益,反而成為資金黑洞。
另外,創始人李永新的減持行為引發市場疑慮。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李永新及其母親魯忠芳的持股比例從2021年的近60%下降到17.69%。不完全統計顯示,李永新家族通過減持獲利超過百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李永新現有股份中約68.71%處于質押狀態,約42.47%處于凍結狀態,這都增加了公司控制權的不穩定風險。
市場格局也在迅速變化,2024年上半年公司數據顯示,中公教育培訓服務人次為96.23萬人,同比下降32.09%。同期,競爭對手粉筆月活用戶達920萬,約為中公半年培訓人次的9.6倍。2024年半年度行業數據也顯示,粉筆已超越中公成為行業第一,中公退至第三位。
面對經營壓力,中公教育開始探索業務調整。2024年9月公司公告表明,中公正從多品類職業教育機構轉向就業服務提供商,并嘗試融入AI技術。
2025年2月,中公教育啟動中公嚴選電商業務,李永新親自參與直播并承諾:"我們一定會把學費退了,只是需要更多時間。"
最新財報中,中公教育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同比下降42.45%至8353.47萬元,投資活動現金流由正轉負,籌資活動現金流凈額大幅降至-2.43億元。這些指標表明中公教育仍處于資金緊張狀態。
顯然,在傳統教育行業受到AI技術挑戰的背景下,中公教育的轉型之路似乎顯得更加被動了。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文內信息或所表達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請讀者謹慎作出投的資決策。
內容溝通請聯系:禾苗 15601300818 (微信同號)
更多內容請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