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啊!豹豹貓貓可以讓我出生三遍嗎?
今天, 水靈靈上了熱搜,在別家都在磕CP一搭二搭勾勾搭搭時,你們就這樣“勾肩搭背”的闖入這個新賽道。不愧是熟人局,松弛感?拉滿~
去年年末,虞書欣和丁禹兮“二搭”的作品《永夜星河》大爆,二人的 CP “禹宙中欣”全網 開嗑;
今年年初,楊紫二搭李現(xiàn)的《國色芳華》好評不斷,“純元CP”殺回內娛勾起青春回憶;
接著,一場“星光大賞”造就了各色各樣層出不窮的CP名場面,全網開啟嗑模式,一搭的求二搭,二搭的求三搭,沒搭的硬湊著搭。
本以為已是高潮,沒想到只是序章。
今年暑假,趙今麥和張凌赫在二搭的《櫻桃琥珀》開播直播中提到希望“三搭”;孟子義與李昀銳從《九重紫》穿越到《尚公主》再續(xù)前緣;五年前的“放肆藤你”組合景甜與張彬彬宣布合作《龍骨焚箱》;甚至《韶華若錦》剛收官,觀眾就開始呼吁宋威龍與包上恩二搭。
今年,是CP粉勝利的一年,也是“CP主導劇”日益明顯的一年。
所以,為什么CP成為劇集的生命線?為什么二搭CP如此“有效”?CP妙藥還能維持多久?今天我們來聊一聊。
CP二搭的熱潮離不開“RPS”的盛行。
RPS——Real Person Slash,真人關系想象,指粉絲脫離影視角色,將現(xiàn)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公眾人物虛構為親密關系的同人文化現(xiàn)象。可以粗暴地理解為“真人CP”。
說白了,戲內嗑一輪,戲外還能嗑一輪。
戲內,很好理解,觀眾嗑的是編劇的設定、攝像的技術、導演的敘事與調度,嗑的是設定好的名場面和氛圍感。戲外,嗑的也是故事,但是是演員們的自帶背景故事,以及觀眾著筆為自己寫的故事。
比如,虞書欣x丁禹兮就是:“黑紅參半”的頂流小花遇到了赤誠的付出型。
在這個故事里,她一直活潑賣力,但第一次遇到了“接住她”的人,兩個真誠熾熱的人雙向奔赴。他們用一部戲各顯其魅力、演技,獲得觀眾喜愛,助力彼此事業(yè)更上一個臺階,誰說不是一種“雙向救贖”呢?
甚至因為都是上海人,和名字諧音梗被網友直接“賜婚”。
孟子義x李昀銳的故事是直爽明艷的笨蛋女明星x荷爾蒙十足但又“裝純”的新人演員。
一向直爽的孟姐,會在小林面前“很嬌”;和孟姐嘴都親爛的小林也在孟姐面前不會“翻面”。反差萌,真的好嗑。
楊紫和李現(xiàn)是純粹溫暖的戰(zhàn)友,一部《親愛的,熱愛的》成為彼此事業(yè)爆發(fā)的關鍵點,連續(xù)七年沒有缺席的生日祝福。大爆CP還能和諧二搭,在如今“撕”是常態(tài)的娛樂圈令人倍感溫情。
觀眾希望角色好嗑,但也很需要演員好嗑。大熱CP被求二搭,就是RPS受眾希望這對演員CP的故事得到續(xù)寫,新劇變成了“官方糧倉”,我們繼續(xù)在新劇、新花絮、新劇宣里找新糖,撰寫自己腦海里的CP故事。
“大熱CP的結局是老死不相往來”,這句流傳在影視行業(yè)的玄學咒語,近幾年逐漸失靈。
原因無他,為經濟下行爾。
正在熱播的《櫻桃琥珀》被稱為:內娛最快二搭。趙今麥和張凌赫《度華年》剛播完沒多久,熱度不小,CP討論也不小,就立刻被拉去拍了《櫻桃琥珀》,直接未播先火,趁熱給觀眾留下了印象。
“流量確定性”是重要原因。影視行業(yè)降本增效時代,已驗證的CP組合成了最穩(wěn)妥的籌碼。
《司藤》的“放肆藤你”CP宣布二搭《龍骨焚箱》后,該劇立即未拍先火;《尚公主》在官宣孟子義與李昀銳二搭后,迅速成為行業(yè)焦點。直接省下第一波宣傳費。
且,觀眾也省去了適應新搭配的過程,直接無縫進入嗑糖模式。這種“熟人局”的親切感,比新CP更容易撬動觀看和討論。
在投資動輒七八位數(shù)的劇集市場,二搭相當于“老馬識途”。演員默契度、外形適配度均已通過市場檢驗,即便劇本平庸,也能靠“CP濾鏡”兜底。當大IP+流量明星模式顯疲態(tài),已驗證的CP組合成了片方規(guī)避風險的最佳方案。
《櫻桃琥珀》開播第三天,優(yōu)酷站內熱度便突破9000,穩(wěn)居青春劇熱搜榜前列。然而與高熱形成刺眼反差的是,這部劇的豆瓣評分僅6.1分。
有人慶賀“牛麥”CP的重逢,也有人說沒有CP感,像叔叔和侄女。
有沒有“CP感”在近幾年成為評判一個演員是否能“爆”的標準,一對好嗑的CP似乎也成為一部劇的剛需。
但一對角色是否有CP感全都要看演員的原生氣質嗎?沒有CP感就是演員的原罪嗎?答案或許是否定的。
安妮·海瑟薇曾在采訪中說,千禧年時她剛入行,通過親熱戲測試演員之間的“化學反應”是件很正常事情。她甚至要和10個男演員輪著親熱,還要被問:你難道不為即將到來的性愛感到興奮嗎?
妮可·基德曼認為這完全是謬誤,一部好劇的誕生并非只靠演員自己,依賴演員本身的化學反應是偷懶的行為。
演技、劇本、導演執(zhí)導、鏡頭語言,甚至是現(xiàn)場的燈光、置景、服化道都在為角色和關系服務,所有的環(huán)節(jié)都努力才能達到最終的化學反應。
例如,《九重紫》的導演曾慶杰是拍攝氛圍感名場面的高手,鏡頭對了,CP感就有了初步保障;《別對我動心》導演李青蓉的秘訣是把現(xiàn)場營造得很歡樂,讓演員在日常生活中成為朋友,拍起戲來自然流動。
CP、CP二搭成為影視妙藥,但不知療效還能撐多久,這看似是制作方與粉絲之間的雙向奔赴,但其實也暴露了行業(yè)內對安全牌的依賴。
資方對“老面孔”CP的依賴,也讓新人演員難以獲得展示的機會,久而久之可能導致行業(yè)僵化,創(chuàng)新不足。
希望更多新CP可以出現(xiàn),或者不由CP主導的劇越來越多,畢竟,創(chuàng)新才是真正的生命力。
圖片來源:豆瓣 / 網絡 / 抖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