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道中從事研究工作的照片。
4月25日晚,南京鼓樓醫院終身榮譽教授,原病理科行政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張道中在南京逝世,享年103歲。4月27日,合新聞記者從南京鼓樓醫院獲悉,這位百歲老人出生于安徽省宿州市,其遺體告別儀式將在4月29日舉行。
參加抗美援朝醫療隊,多次獲得表彰
上世紀20年代初,張道中出生于安徽省宿州市的一個貧寒之家,從小就有求學報國之志。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張道中的求學之路顛沛輾轉。他參加過徐州會戰后期突圍和武漢保衛戰全過程。戰爭的殘酷、生命的脆弱,讓年少的他下決心救死扶傷。
1944年張道中被保送到中央大學醫學院,1949-1950年就讀于南京大學醫學院。
1949至1950年之交,張道中還參加了南京市血吸蟲病防治大隊至浙江嘉興為戰士治病。張道中每天奔波于各個醫療點,給戰士打針喂藥,參與搶救百余次,并立下二等功一次。
1950年分配至南京鼓樓醫院工作后僅3個月,他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參加了抗美援朝醫療隊,在朝鮮平壤及順川支援空軍后勤部隊工作,先后立三等功二次,獲朝鮮人民軍頒發的軍功章兩枚。直到1952年才重新回到祖國、回到南京鼓樓醫院繼續外科醫師工作。1959年,張道中加入中國共產黨。
一手創建南京鼓樓醫院病理科
在解放初期國內基礎醫學薄弱的情況下,原本要做一名臨床大夫的張道中服從國家安排選擇了病理科。隨后,張道中來到上海腫瘤醫院病理學高師班進修。三年的進修,在這里他結識了我國病理學界的泰斗——顧綏岳教授。學成后,張道中開始籌建鼓樓醫院病理科。
當時,江蘇省內僅有2家部隊醫院有病理科,物資極其缺乏。張道中東奔西走,先后從各兄弟單位借來切片機、顯微鏡等器械開始病理檢查,并于1957年正式成立鼓樓醫院病理科。
多年來培養病理醫師近百名
1993年起,張道中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共發表國內外論文60多篇,主持江蘇省11個城市圍產兒死因調查的病理部分,并獲衛生部乙級科技成果獎;主持或參與完成的“原發性胃腸道惡性淋巴瘤”等8項課題曾獲江蘇省、南京市科技成果獎;曾榮獲“江蘇省醫師終身榮譽獎”;2012年榮獲“德技雙馨,金陵大醫——南京醫學終身成就獎”;2015年榮獲“中國病理事業突出貢獻專家”;2019年,張道中獲頒“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多年來,張道中前后培養了病理醫師近百名,不少人已成為所在單位的學科帶頭人。
4月25日,張道中教授治喪小組在訃告中稱,張道中于4月25日18時50分在南京逝世,“張道中教授的逝世是南京鼓樓醫院的重大損失,也是我國醫學界的重大損失。”
江淮晨報-合新聞記者 方佳偉
(圖片來源于微信公眾號“鼓醫那些事兒”)
來源: 江淮晨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