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浪財經報道,行業分析機構以及消息人士稱,目前中國對巴西大豆的需求異常強勁,以減少對美國大豆的依賴。德國漢堡的行業刊物《油世界》稱,目前中國對巴西大豆的采購量異常龐大,采購量甚至包括2026年1月/2月裝運的巴西大豆,此舉旨在減少對美國大豆的依賴。油世界稱,過去兩周中國采購了大量大豆,目前正大幅增加4月/6月的大豆進口量,以補充因1月/3月大豆進口量低而減少的庫存。近年來中國大豆進口結構發生顯著變化,巴西已取代美國成為中國頭號供應國。
美國大豆生產(資料圖)
自2015年以來,美國一直是中國最主要的大豆供應國之一。2017年,中國從美國進口3285萬噸大豆,占全部進口量的34%;到2024年,進口量降至2213萬噸,市場份額縮至22%。盡管中國仍是美國大豆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其戰略地位已不復從前。與美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巴西近年在中國大豆進口市場上的明顯增勢。2024年,中國從巴西進口大豆的金額已占大豆進口總金額的69.16%,美國大豆則占中國大豆進口額的22.83%。
大豆船運(資料圖)
2025年4月14日,中國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發布數據顯示,巴西5-7月船期大豆升貼水報價飆升至158至182美分/蒲,較前一日出現跳漲。這一價格波動的背后,是供需關系的劇烈變化。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大豆的市場份額持續縮水。2024年全年,美國在中國大豆進口中的占比從2016年的40%跌至18%。美國農業部預計,2024/25年度美國大豆庫存將達到1034萬噸,為近五年最高水平。出口受阻導致庫存積壓,美國農民的日子愈發艱難。
《華爾街日報》網站近期發布的一篇文章注意到,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最新每周數據,在4月10日至4月17日當周,中國僅從美國購買了 1800 噸大豆,與前一周的72800 噸大豆相去甚遠。美國大豆協會首席經濟學家斯科特·格爾特表示,如果關稅繼續實施,市場預計美國農業的大宗商品價格將會下跌,因為中國需求占美國大豆出口市場的 60%,找到能替代中國的需求也是非常困難的。此外,中國的“缺席”還可能對供應鏈產生其他負面影響。
美國大豆協會數據顯示,2018年中美貿易戰期間,美國農業部門損失約270億美元,其中71%都和大豆有關。當時特朗普從美國農業部基金拿出230億美元補貼農民,結果引發補貼公平性爭議,不少農民感覺被欺騙。 2022年,美國農產品出口額達1974億美元,支撐起全國125萬個工作崗位,其中非農業部門獲得約77.39萬個崗位,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也有47.72萬個崗位 。如今中國減少美國大豆進口,這些崗位都面臨威脅。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大豆的主要產區集中在中西部,而得克薩斯州、俄克拉荷馬州和密蘇里州在美國牛肉產量中排名前列。同時,得克薩斯州還是美國棉花的主產區。這些地區則主要是特朗普的票倉。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鮑威爾16日就發出警告,美國政府已宣布的關稅上調幅度遠超預期水平,其帶來的經濟影響同樣可能超出預期,美國經濟很可能會放緩,失業率或將上升,而隨著關稅政策逐步生效,通脹也可能上升。
美國針對特朗普的抗議活動(資料圖)
從大豆到飛機,從農業到制造業,中美貿易戰的連鎖反應仍在蔓延。中國用實際行動證明,供應鏈多元化戰略已初見成效。不管是農產品采購,還是工業產品貿易,都不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而美國若繼續沉迷極限施壓的老路,等待它的不只是市場份額流失,更可能引發國內產業震蕩、政治格局重塑的連鎖危機。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最終考驗的是雙方戰略定力,誰能率先回歸理性,誰才能在全球貿易版圖中掌握主動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