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編輯|麥麥
在央視大型尋親欄目《等著我》中,用溫暖、樸實的話語治愈著每一位觀眾的心靈。
那時的她,宛如站在央視主持人的金字塔尖,前途一片璀璨。
從《中國詩詞大會》到各類大型節目,李七月總能在舞臺上侃侃而談,就連“央視一姐”董卿都忍不住對她贊賞有加。
那時的她,可謂是風光無限,甚至還被認為是“董卿接班人”的不二人選。
然而令眾人感到意外的是,這位大才女卻在事業輝煌時期逐漸淡出了央視舞臺。
這一“反轉”讓人既驚訝又疑惑“李七月為什么脫離了央視舞臺?現狀又如何呢?”
一、普通女孩的不平凡之路
從一個普通的女孩到成為央視知名主持人,李七月的逆襲之路堪稱勵志的典范!
1987年,李七月出生在黑龍江哈爾濱市一個普通家庭,自幼便對主持事業有著無限憧憬。
每當看到在舞臺上閃閃發光、泰然自若的主持人時,心中夢想的種子也在不斷生根發芽。
為了支持女兒的夢想,李七月的父母省吃儉用,為她報了各種播音培訓班。
雖然家境普通,但在女兒的教育上從未吝嗇過一分。
初中時期,她就憑借出色的嗓音和端正的氣質,順利成為了校園廣播站的一員。
每當坐在話筒前,她的心中就會油然而生出一股神圣感。
無論是稿子的朗讀節奏還是情感表達,她都追求到極致,不允許自己出現任何差錯。
也正是這段經歷,為她今后的主持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07年,李七月終于如愿以償考上了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學院。
多年努力終于開花結果,這是多少懷揣主持夢的年輕人夢寐以求的藝術殿堂!
大學期間,李七月并沒有松懈,而是經常參加主持大賽,積累經驗,不斷地磨煉自己。
即便是在高手如云的頂尖學府,李七月也成功從中脫穎而出。
天賦或許是加分項,唯有努力和奮斗才是成功的關鍵。
大二的時候,她就憑借優異的表現成功拿到了去央視培訓的寶貴機會。
看著主持大咖們在舞臺上舉止優雅,從容不迫的氣質深深打動了她。
此時,她在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站上央視舞臺,成為一名頂尖主持人。
然而,央視的門檻并不低,對主持人的挑選更是一絲不茍。
為了積累經驗,李七月先接受了遼寧衛視新聞遞來的橄欖枝,正式開啟了自己的主持生涯。
直到2011年,她在央視主持人大賽中脫穎而出,憑借穩健的臺風和扎實的基本功,成功闖入了觀眾視野。
她在舞臺上的優異表現,也成功獲得了央視的青睞。
同年,她便受邀正式成為了央視的一員,開啟了全新的主持之路。
二、舞臺轉折:央視一姐接班人到農業頻道主持
進入央視后,她并沒有被立馬安排去主持節目,而是從記者的工作開始做起。
記者的工作雖辛苦,但卻十分充實,同時也豐富了自己的認知和視野。
李七月正式成為了CCTV4《遠方的家》外景主持人,這也就意味著她要離開舒適的演播室,去到大江南北各個地方跟蹤報道。
為了報道更加完整細致,她經常背著沉甸甸的行囊,在山河湖海、偏遠山村、市井街區之間來回穿梭。
她的足跡遍布祖國各個地方,光是一趟行程下來就已經覆蓋了全國超過1000個地方。
每到一個地方,李七月總能很快和鄉親們打成一片,十分親和接地氣。
無論是田里揮灑汗水的農民,還是路邊擺攤的小攤販,她都能迅速拉近彼此的距離。
用樸實親和地聊天的方式,挖掘出那些打動人心、富有生活煙火氣的故事。
幾年的外景記者生涯,讓她對主持人的工作有了更加深刻地了解和認知。
2015年,李七月正式在國際頻道《華人世界》欄目中擔任主持人。
憑借細膩的情感和打動人心的表達,深受觀眾的喜愛。
但真正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后來參與的央視大型尋人欄目《等著我》。
作為尋人團團長,她的表現令無數觀眾為之動容。
同時李七月的存在,也承載著無數尋親家庭的希望。
節目上一位大姐找了弟弟二十多年,最終在《等著我》尋親志愿者的幫助下姐弟二人終于團聚。
一別二十多年,兩人看到對方直接抱頭痛哭。
這一幕不知令多少人為之動容,李七月站在旁邊也忍不住紅了眼眶。
她用自己的專業和溫暖,為無數個尋親家庭帶來了希望,同時也贏得了觀眾廣泛的贊譽。
2019年,她再次站上了央視《主持人大賽》的舞臺。
但與之前不同的是,這次她不再是那個初出茅廬的主持新人,轉而蛻變為一名經驗豐富的央視主持人。
最終,李七月憑借絕對的優勢成功獲得文藝類主持人銅獎。
這一刻,她的名字再次被無數觀眾記住,主持事業又往前邁出了一大步。
看到她在臺上從容不迫、侃侃而談的樣子,觀眾紛紛贊譽她為“董卿接班人”。
然而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這位才女竟在事業輝煌時期淡出了央視舞臺,轉而去了收視率相對較低的農業頻道。
難道李七月不被央視重用了嗎?還是背后另有隱情?
三、“淡出”央視,踏上主持新征程
誰能想到,前途一片光明的央視主持人李七月,會離開央視,選擇去農業頻道發展。
她的這一選擇,令無數觀眾為之震驚“究竟發生了什么,讓她走上了田間地頭?”
一時間,外界議論紛紛,各種猜測都涌了上來。
有人說她在主持節目時表現一般,導致節目收視率下降,這才無奈轉型。
但也有人說她是為了開辟出一條嶄新的賽道,在高手如云的央視,想要有一席之地,必須要有自己獨特的風格。
此番變動,無疑是她主持生涯中的一次重大轉折。
面對外界的諸多猜測,李七月并未作出任何解釋,也沒有過多糾結背后原因。
她深知作為一名主持人,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去。
主持人的職責不分貴賤,只要能把節目做好,就是對主持事業最大的尊重。
別看農業頻道相對于其他節目來說有些“冷門”,但李七月卻從中找到了全新的使命和價值。
為了深入了解農業,她開始頻繁地深入基層,學習農業知識,了解農民的生活。
她把大量時間都花在農業上,泡圖書館查資料,看農業紀錄片,參加農業培訓課程等等。
經過長時間的不懈努力,她終于在農業領域中找到了全新的定位。
從最初的不適應到如今的得心應手,李七月用實際行動證明“是金子在哪都能發光!”
無論在哪個崗位,保持專業的態度和進取精神才是成就事業的關鍵。
在《大地講堂》的舞臺上,她相較于之前多了幾分接地氣和親和感。
不過更多的還是來自于內心深處,對土地那份深厚的情感。
在節目中,她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主持人,而是變成了農民的“知心好友”。
用最接地氣的方式,講述著農業故事。
正如她所說“助農絕不只是‘詩與遠方’的贊歌,而是一顆憫農之心”。
與其說一些空話漂亮話,不如直接落實在行動上,用個人影響力為農民做義務宣傳。
最近她又在個人社交平臺發了一段自己主持招聘會的視頻。
一身酒紅色套裝搭配短發,看起來既干練又大氣。
在臺上講話的樣子,更是讓觀眾如沐春風,非常親和,絲毫沒有央視主持人的架子。
她不再追求收視率的高低,而是開始關注如何能更好地助農。
結尾:
從央視一姐接班人到農業頻道主持人,李七月再次踏上了新的征程。
這哪里是“自降身價”,分明是更有意義的人生選擇!
對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信息源:
免責聲明:
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