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4月28日訊(記者 王玉龍)當百年學府的厚重文脈與鳶都濰坊的創新基因相遇,一場跨越地理與時空的“雙向奔赴”便有了更深的注腳。4月27日,2025“山東大學濰坊日”在山東大學中心校區啟幕,這不僅是校地合作的一場常規活動,更是新時代高等教育與區域發展共生共榮的生動實踐。
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山東大學與濰坊市的合作已有多年。去年4月2日,濰坊全市推進高水平開放高質量招商引資暨第四屆濰坊發展大會舉行,山東大學與濰坊市人民政府戰略合作簽約,山大將與濰坊更密切合作,助推區域經濟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去年4月16日,首次“山東大學濰坊日”活動啟動在山大舉行,山大與濰坊再度簽訂協議,雙方達成共建山東大學濰坊研究院、山東大學元宇宙產業研究院(山大歌爾研究院)等一系列合作共識,山大-濰坊,校地合作、共贏發展,步步深入。
截至目前,山大與濰坊共建了嶗山實驗室水動力平臺、元宇宙現代產業學院等10余家高能級平臺,濰坊企事業單位與山東大學合作開展橫向科研項目220余項,推動了邁赫機器人高性能四足仿生機器人等37項科技成果在濰落地轉化,引進培養高層次人才1200余人……今年4月18日,山東大學濰坊研究院揭牌入駐濰坊。4月27日的2025“山東大學濰坊日”活動中,山東大學元宇宙產業研究院(山大歌爾研究院)正式揭牌。深度融合、雙向賦能,山大與濰坊校地合作的生動實踐次第展開。
歷史握手,弦歌相續
山大與濰坊的歷史淵源極深。濰坊的廣文學堂(廣文大學)、齊魯大學,都是山東大學的前身之一。山東大學的兩任校長,省立山東大學創立校長王壽彭、兩度擔任國立山東大學校長的趙太侔,都是濰坊人。還有更多的濰坊人在山大的校史上熠熠生輝。作家王統照曾任山大中文系主任、鑄就了中國現代文學的一座高峰;醫生魏一齋受到毛澤東主席高度贊揚,是毛主席題詞勉勵的僅有的兩位醫生之一(另一位是白求恩);詩人臧克家在山大讀書期間就名震詩壇、一門四世都是山大人;集詩書畫印之大成的于希寧教授曾執教于山大;山大校徽設計者劉樂一教授、“八馬同槽”雕塑作者郭心聰,也都是濰坊人……山大教授王小云、山大博士于金明、山大講席教授李玉良,都是濰坊籍“兩院”院士,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則是山大研究生導師……
衍至昨天,豪邁集團創始人張恭運、濰柴集團總經理馬常海、天瑞重工首席科學家李永勝、得利斯集團董事長鄭思敏、巨能金玉米總經理高世軍……大批創業代、新生代企業家,畢業于山大、興業于濰坊,他們都是山大的學子、都是濰坊的榮光。
延至今日,每年有400余名濰坊學子考入山大,300余名山大畢業生成為濰坊的行業精英。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濰山大歷屆學子有一萬多人,在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黨政機關等各行各業,都活躍著山大英才的身影,為濰坊的經濟社會發展做了和正在做著巨大的貢獻。
人才共育,產業雙贏
山東大學作為山東省的頂尖學府,擁有雄厚的科研實力和人才資源;濰坊則是全省的經濟強市,農業、制造業基礎扎實,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兩者的合作,可謂“強強聯合”。今年的"山東大學濰坊日"活動上,濰坊的龍頭企業與山大的重點實驗室簽約共建聯合科研平臺,“產學研”緊密結合。高校提供智力支持,地方提供應用場景,這種優勢互補的模式,既能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又能助推產業升級,實現雙贏。
“才聚濰坊—直通名校”山東大學專場招聘會是今年“山東大學濰坊日”活動的重要板塊。此次招聘會,不僅連接著山東大學莘莘學子的求職理想和濰坊蓬勃發展的產業需求,也見證了青春夢想與城市發展機遇的激情相擁。
活動現場,濰坊學院、濰坊市人民醫院、濰柴動力、歌爾股份、豪邁集團等65家實力強勁的重點企事業單位帶來502個崗位、2288人的崗位需求,涵蓋高端裝備、智能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等前沿熱門領域,與山東大學雄厚的學科實力精準匹配,為不同專業的學子提供了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
在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型的關鍵期,高校與地方正在構建“招生-培養-就業”的全鏈條協同體系。濰坊的產業土壤為山大學子提供“真題真做”的實踐場域,而山大的智力資源又為濰坊儲備“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端人才。這種“直通門”機制,既破解了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又紓解了地方引才難,可謂“一子落而滿盤活”。
山海有期,前行無限
校地合作不能只停留在經濟和科技層面,文化認同同樣重要。濰坊是歷史文化名城,山東大學則扎根齊魯文化沃土,雙方在文化傳承上有著天然的聯系。此次活動中的非遺展覽、傳統手工藝體驗等環節,不僅增進了師生對濰坊的了解,也強化了校地之間的情感紐帶。文化搭臺,經濟唱戲,這樣的合作才更深入人心。
從更宏闊的視野看,“山東大學濰坊日”的深層價值,在于為新時代校地關系提供了范式創新。它超越了傳統的“輸血式”幫扶,走向了“造血式”協同;跳出了“項目合作”的碎片化模式,構建了“系統集成”的生態體系。當更多高校與城市都能如此精準對接需求、深度耦合資源,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的強國戰略便能落地生根。在建設教育強國、科技自立自強的宏大背景下,這場活動折射出的,是知識創新與產業變革深度融合的深層邏輯,是校城聯動服務國家戰略的使命擔當。 “山東大學濰坊日”的成功舉辦,為其他地方與高校的合作提供了借鑒。校地合作不是走過場,而是要找準需求,精準對接。高校要主動走出“象牙塔”,深入了解地方產業特點;地方也要積極開放應用場景,為科研成果轉化提供支持。只有雙方真正“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合作才能結出碩果。
這場“雙向奔赴”的故事還在續寫。隨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的深入推進,隨著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的加快建設,校地合作必將迎來更廣闊的舞臺。
當前,我國正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校地合作的重要性愈發凸顯。期待更多高校和城市像山東大學與濰坊一樣,攜手共進,在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文化傳承等領域深化合作,共同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期待山大與濰坊以此次“濰坊日”為起點,共同執筆,在齊魯大地上書寫更多“頂天立地”的精彩篇章——“頂”科技前沿之“天”,“立”產業需求之“地”,讓校地合作的“山海情”激蕩出更加澎湃的時代回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