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為了拿獎而創作。”
這位讓《夏洛特煩惱》《西虹市首富》狂攬票房的喜劇天才,連續三屆華表獎沒有獲得個人獎項,甚至連《獨行月球》這樣的現象級作品,都未能為他贏得最佳男主角提名。
而千里之外的武漢,刀郎演唱會 67 萬人搶票的盛況,與他在主流獎項中的“查無此人”形成刺眼對比。
這對“票房與獎項的矛盾體”,正在用截然不同的方式,書寫著同一個行業寓言:觀眾的掌聲,永遠喂不飽評委的偏見。
沈騰:百億票房背后的獎項“陪跑者”
2025 年華表獎舞臺上,沈騰身著定制西裝亮相,卻在頒獎環節突然陷入沉默。
任素汐急得大喊:“你說話呀!”,臺下的觀眾哄堂大笑,意外地讓原本緊張的頒獎環節多了一份輕松。
這個意外走紅的片段,恰似沈騰與主流獎項的關系:永遠是制造話題的存在,卻從未站在聚光燈中央。
事實上,沈騰早已是獎項“陪跑專業戶”。
2022年百花獎,他與吳京、張譯等入圍最佳男主,最終不幸慘敗,成為全網熱議的“零票影帝”。
2024 年金雞獎,他憑借《飛馳人生2》再次入圍,卻再度輸給雷佳音。
與獎項的冷落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沈騰的票房統治力。
2024年他主演的《抓娃娃》《逆鱗》等4部電影狂攬69億票房,其中《抓娃娃》單部票房 32 億,成為暑期檔最大黑馬。
截至2025年,他主演電影總票房已突破370億,穩居中國影史第一。
但在評委眼中,這些數字似乎毫無意義。
評委曾公開表示,不只是沈騰的演技“缺乏層次感”,他的作品也存在“商業屬性太強”的問題。
而在觀眾心中,沈騰是“長在笑點上的男人”。
他的電影總能精準戳中社會痛點:《西虹市首富》諷刺拜金主義,《你好,李煥英》喚醒親情共鳴。
這種“笑中帶淚”的敘事風格,讓他的作品成為現象級爆款。
但在行業內部,他卻被貼上“票房工具”的標簽,甚至有導演直言:“沈騰的名字就是票房保證,但獎項別想了。”
這種矛盾在《獨行月球》上映時達到頂點。
這部融合科幻與喜劇的電影,票房破31億,卻在金雞獎評選中顆粒無收。
沈騰在月球上喊出“馬藍星,帶我回家”時,他展現的演技打動了所有影院的觀眾,但評委只看到了喜劇外殼。
面對獎項的冷落,沈騰開始主動求變。
2019 年,他接拍韓寒執導的《飛馳人生》,飾演過氣賽車手張弛,試圖用“死亡美學”突破喜劇框架。
影片中,張弛為重返賽道不惜生命,最終在剎車失靈的情況下沖出懸崖,以“飛向天空”的隱喻完成自我救贖。
這種“用喜劇外殼包裹悲劇內核”的嘗試,被觀眾稱為“沈騰最具野心的表演”。
但轉型之路充滿荊棘。
即使《飛馳人生》讓無數觀眾在影院邊笑邊哭,行業評價仍將其歸為“韓式喜劇”。
2024年《飛馳人生2》中,沈騰的“倒掛車廂大哭”的鏡頭,讓許多中年失意的觀眾感同身受,但是影片仍被歸類為“熱血喜劇”,票房破33億卻再度與獎項無緣。
沈騰的轉型嘗試屢屢受挫。
2024的《逆鱗》,被批評為“沈騰被喜劇‘腌入味’的失敗實驗”。
網友評論:“當沈騰飾演黑幫大佬時,觀眾總期待他下一秒說出‘馬麗,我來了’的臺詞。”
當評委的口味和觀眾的喜好產生不可調和的矛盾,作為表演者,到底應該如何選擇?
刀郎的逆襲之路,或許能給沈騰一個完全不同的選擇。
刀郎:從“樂壇棄兒”到“文化符號”的逆襲
2010年音樂風云榜十年盛典上,那英以評委主席身份公開反對刀郎入圍“最具影響力歌手”,理由是“去KTV點刀郎歌的都是農民”。
這番言論引發軒然大波,刀郎的音樂被主流樂壇貼上“土味”標簽,他本人也逐漸淡出公眾視野。
這場爭議的背后,是主流與民間的審美沖突。
刀郎的《2002 年的第一場雪》《沖動的懲罰》等歌曲,以直白的歌詞、強烈的敘事性風靡全國,卻被認為“缺乏音樂性”。
更諷刺的是,這些歌曲的正版銷量高達270萬張,遠超同期周杰倫、劉德華的專輯。
面對主流的排斥,刀郎選擇了一條獨特的道路。
他隱居江南十年,潛心研究民間音樂,將廣西山歌、東北靠山調等元素融入作品。
2023年7月,刀郎帶著新專輯《山歌寥哉》強勢回歸。
主打歌《羅剎海市》以蒲松齡《聊齋志異》為藍本,用“馬戶”“又鳥”等隱喻諷刺娛樂圈亂象,全球播放量迅速突破58億次,創下華語樂壇新紀錄。
這首歌的爆紅,不僅是音樂的勝利,更是民間敘事對精英審美的一次“逆襲”。
在武漢演唱會現場,3.8萬名觀眾揮舞熒光棒合唱《西海情歌》,00后觀眾超過三分之一,創刀郎巡演史上最年輕紀錄。
有樂評人指出:“當刀郎用自己的節奏改編廣西山歌時,他正在重構中國流行音樂的審美體系。”
刀郎的公眾形象經歷了戲劇性轉變。
早期他被批評“歌詞直白、旋律簡單”,甚至被貼上“網絡歌手”的標簽。
但《山歌寥哉》的出現徹底改變了這一切:《翩翩》用蘇州評彈講述仙界故事,《花妖》以宋代臨安為背景演繹愛情悲劇,這些作品被學者稱為“用現代音樂解構古典文學”。
結語
主流獎項對沈騰和刀郎的排斥,本質上是對“雅俗之辯”的延續。
在電影界,喜劇被視為“低藝術價值”;在音樂界,民間敘事被貶低為“土味”。
“獎杯是玻璃做的,觀眾的笑聲是金子做的。”這句話,或許道出了所有創作者的心聲。
對于沈騰和刀郎來說,獎項的意義早已超越了榮譽本身。
當沈騰用票房證明喜劇的力量,當刀郎用播放量重構音樂敘事,他們正在用行動回答那個終極問題:藝術的標準,究竟該由獎杯定義,還是由人心定義?
部分參考資料來源:
第二十屆中國電影華表獎揭曉!完整獲獎名單來了 - 央視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