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廣網報道,當地時間4月26日,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巴加埃在伊朗和美國第三輪核問題間接談判期間表示,本次談判,伊朗和美國的代表團在不同的房間,由阿曼進行信息傳遞。由伊朗外交部代表率領的技術專家代表團也出席了本次談判。伊朗技術專家代表團由經驗豐富的銀行、經濟、核領域專家構成。巴加埃強調,伊朗堅持必須終止壓迫性制裁的原則立場,并準備就伊朗核計劃的和平性質建立信心。
在此之前,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伊朗正在拖延與美國的伊核問題談判進程,可能面臨美國的“嚴厲回應”。據報道,特朗普日前在白宮會見到訪的薩爾瓦多總統布克爾時表示,伊朗已經“非常接近”擁有核武器,伊方“正在拖延時間”。特朗普強調,伊朗“必須放棄擁有任何發展核武器的想法”,否則其核設施可能面臨美國的軍事打擊。特朗普還稱,伊朗需要迅速采取行動,以避免遭到美方的“嚴厲回應”,因為“他們已經非常接近研制出核武器”。
特朗普(資料圖)
據人民網報道,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同伊朗外長阿拉格齊舉行會談。雙方就伊朗核問題的最新進展深入交換了意見。王毅強調,中方始終致力于伊朗核問題的政治外交解決,反對動輒訴諸武力和非法單邊制裁。中方贊賞伊朗關于不發展核武器的承諾,尊重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支持伊朗與包括美國在內各方開展對話,通過協商談判維護正當合法權益。阿拉格齊贊賞中方在推動伊朗核問題政治外交解決上發揮的重要積極作用,愿同中方就此保持密切溝通協調。
就在阿拉格齊啟程前72小時,美軍B-2隱形轟炸機群剛在迪戈加西亞基地完成部署。這個距伊朗海岸僅3000公里的戰略支點,此刻正懸著足以摧毀伊朗核設施的彈藥。但美方談判代表在阿曼會談中遞出的"胡蘿卜",卻是解除部分石油出口制裁的承諾。這種"航母+蜜糖"的組合拳,伊朗并不陌生。2018年特朗普撕毀伊核協議時,同樣在霍爾木茲海峽集結過雙航母戰斗群。但這次的不同在于,美國開出的價碼里藏著新殺招:要求伊朗切斷與中俄的軍事技術合作。
伊朗外交部長阿拉格齊(資料圖)
美國特朗普政府上臺以來,在國際重大地緣政治問題上,推進了兩項談判議程。第一是俄烏和談,第二是美伊和談,這兩件事情應該來說,始作俑者都是美國。俄烏沖突是美國在地緣政治考慮下,破壞俄歐關系而衍生的,伊核問題則是伊朗在美國壓力之下,尋求擁核自保而出現的。如今美伊談判已經進行了兩輪,雖然是不錯的開始,但是仍舊沒有達成比較有價值的共識,這讓急于達成協議的特朗普政府很不耐煩。
4月12日和19日,在第三國阿曼的主持下,美國和伊朗先后進行了兩輪會談。這是自2018年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以來,雙方首次正式的談判。這場會談,可謂各懷心思。先說美國,美國因為“對等關稅”問題,導致國內物價飆升,股市大跌,特朗普總統急需要一些外交手段來轉移注意力。然而,他和多個國家的貿易談判都不順利,因此他把目標轉移到了中東地區。美國向中東增派兩支航母戰斗群(“卡爾·文森”號與“杜魯門”號)。
這也是阿拉格齊第二次訪華,第一次訪問中國是在去年12月27日至28日,當時,王毅外長明確指出中東不是大國角斗場,告訴伊方要“保持定力”。阿拉格齊回國后不久,德黑蘭就舉行了大規模的閱兵儀式。顯而易見,伊朗改變了過去一味強硬的做法,換成邊秀肌肉,邊談判。但伊朗也清楚,特朗普是一個不靠譜的美國總統,三天兩頭變卦,即便談出一個協議,指不定哪天就撕毀了。
伊朗總統(資料圖)
針對伊朗和美國即將舉行的第三輪間接談判,伊朗民眾有何看法?有伊朗民眾表示,達成協議比發生戰爭更好,如果美國能夠信守承諾,希望雙方能夠達成協議。但也有伊朗民眾認為,歷史經驗證明,美國的承諾并不可靠,希望伊朗政府能夠保持謹慎,不要陷入美國的圈套。
此外也有民眾指出,盡管伊朗與美國已經開始間接談判,但美國政府仍然繼續對伊朗施加制裁,這體現出美國的霸權行徑。伊朗談判代表團在關鍵問題上,必須維護國家利益和伊朗人民的訴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