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京報網援引法國《世界報》稱,美國發動前所未有的關稅戰引發經濟和金融市場陷入空前混亂之際。在去年大選期間,多數美國人相信特朗普能夠領導好美國經濟,但其第二任期開始后,美國民眾對新政府經濟政策越來越持負面看法。美國CNBC網站的最新民調顯示,55%的美國人不認可政府的經濟舉措,49%的受訪者反對征收關稅,60%的美國人對政府的關稅政策可能加劇通脹表示不滿。報道稱,人們擔憂經濟衰退正在顯現,美國市場恢復正常的希望仍然渺茫。
美國彭博社近期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特朗普政府似乎正準備向其他國家施壓,要求他們限制與中國的貿易;但當天特朗普本人表示,他不愿意繼續提高對華關稅,甚至暗示可能愿意降低這些關稅。彭博社稱,數十個國家正在與美國談判尋求關稅減免,作為交換,美國希望這些國家不要再購買中國商品,采取措施限制中國的制造業實力,以防止中國找到繞開關稅的途徑。報道指出,此舉相當于特朗普團隊試圖利用貿易伙伴來包圍中國,向北京施壓,迫使中國改變經濟政策。
美國總統特朗普(資料圖)
顯然,特朗普的最新戰術是“以鄰為壑”:若其他國家限制對華貿易,美國將給予關稅豁免;反之則面臨“對等懲罰”。這種“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邏輯,無疑就是一種“經濟霸凌”。問題是,這套打法真能讓中國屈服嗎?2024年中美貿易額仍達6883億美元,同比增長3.7%。中國對美出口不降反增,關稅成本大多被美國消費者和進口商消化。特朗普顯然意識到“單挑”打不過,這才轉向“群毆”——試圖用“全球供應鏈脫鉤”倒逼中國讓步。
不過,有分析人士認為,迫使特朗普做出緩和表態的其實不在于美國普通民眾的利益,畢竟他一開始就要求美國人忍受“陣痛”。支持特朗普的金主企業紛紛向其施壓才是問題所在,包括美債飆升、股票市場一蹶不振等涉及美國上層的經濟問題,讓特朗普意識到靠強硬手段不行。第二個促使他改變決定的原因,在于到現在美國并沒有和其他國家達成協議,面對美方提出的“中美二選一”問題,各國不想做這個選擇,至少現在來看他們的態度是這樣了,關稅威脅這套已經不起作用了。
特朗普(資料圖)
自特朗普挑起關稅大戰以來,中美兩國在相互反制中層層加碼,其實,特朗普的目的就是想制造全球市場混亂,并試圖將國際資本回流到美國,順便再逼著各國多買點美債接盤,可結果卻是事與愿違,美債利率反而蹭蹭上漲,搞得股市、債市、匯市齊齊下跌,“股債匯三殺”的局面,特朗普急壞了。這也正應了那句話——擁有時不知道珍惜,失去時才知道追悔莫及。
而如今特朗普仍在關稅事務上執迷不悟,對前來談判的國家提出了不切實際的要求,這說明他還沒認清一個事實,即美國在當下的國際體系中的話語權,已不足以支撐他這樣胡作非為。來自白宮的消息人士證實,現在沒有哪個國家答應了特朗普的這個要求,連美國的忠實盟友日本都沒選擇松口。而得知這一消息的中方,再度扛起了“反特朗普關稅”的大旗。4月21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此事做出回應,強調為一己一時私利,以損害別人利益來換取所謂豁免是與虎謀皮,最終只能是兩頭落空。
特朗普(資料圖)
美方曾多次提及對華的“big deal(大交易)”,的確,如果說中美之間需要達成一個“big deal”的話,那應該是共同遵循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三項原則,走出新時期中美正確相處之道。雙方要談的應當是,如何以相互尊重的方式加強對話,以慎重的態度管控分歧,以互惠的精神推進合作,以負責的擔當加強國際協調。這才是世界希望看到的“big deal”,也是中美應當“共同努力”的方向,包括中美在內的國際社會都將從中受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