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巷尾,總能看到某些攤位前人頭攢動,排隊者捧著 “網紅美食” 拍照打卡 —— 但你可知道,這長龍背后可能藏著精心設計的騙局?近日,央視財經頻道曝光一起 “大鍋鹵菜加盟詐騙案”,揭開了 “10 人排隊 9 人托” 的行業黑幕,讓無數懷揣創業夢的小夫妻如夢初醒。
一、網紅攤位的 “火爆密碼”:排隊是演的,配方是假的
在某短視頻平臺,“胡師傅大鍋鹵菜” 賬號每天準時更新:不銹鋼大鍋里鹵香四溢,200 斤鹵味剛出鍋就被搶購一空,顧客舉著手機拍攝 “限購” 場景,配文寫著 “月入 10 萬的家傳秘方,3 天包教包會”。河北的小王夫婦刷到視頻時,被評論區里 “學徒已超 300 人” 的信息吸引,帶著 2980 元學費奔赴 “培訓基地”。
所謂的 “教學” 不過是三天流水賬:胡師傅演示如何用廉價香精調制湯底,反復強調 “關鍵是要營造排隊氛圍”。直到小王擺攤才發現,按照配方煮出的鹵菜半生不熟、毫無香味,而胡師傅承諾的 “獨家秘制”,不過是菜市場都能買到的普通調料包。更致命的是 —— 當他凌晨 5 點支起攤位,等來的不是客流,而是冷風中的漫長等待。
二、受害者血淚:從 “月入過萬” 到 “日虧百元”
“第一天只賣了 38 塊錢,最后全倒進了垃圾桶。” 小王回憶,自己按照 “師傅” 教的 “饑餓營銷” 限量供應,卻無人問津。直到有顧客直言:“你們這鹵味還沒超市現成的好吃,門口排隊的人都是托吧?” 夫妻倆這才留意到,胡師傅視頻里的 “忠實顧客”,竟是每天在不同攤位 “輪崗” 的職業托兒 —— 穿紅馬甲的大爺、舉著自拍桿的母女,都是花 50 元雇來的 “群演”。
更令人氣憤的是,當小王要求退費時,胡師傅團隊立刻變臉:“配方都教給你了,賣不出去是你自己沒本事。” 據警方調查,該團伙半年內招收學員 600 余人,涉案金額超 200 萬元,而所謂的 “月入 10 萬”,不過是用托兒營造的海市蜃樓。
三、央媒直擊黑幕:從 “排隊經濟” 到 “詐騙產業鏈”
隨著投訴量激增,央視記者臥底調查發現,這類騙局有完整的 “套路模板”:
- 流量包裝:用 “排隊實拍”“學員暴富” 等視頻吸引創業人群,評論區控評營造火爆假象;
- 低價誘惑:學費從 2980 到 5980 元不等,聲稱 “三天學會”“包教包會”,實則毫無技術含量;
- 托兒矩陣:線下雇人排隊,線上安排 “學員” 曬收益截圖,形成 “從眾效應” 閉環;
- 一錘子買賣:收到學費后失聯,甚至注冊多個賬號換皮行騙。
執法人員在胡師傅的 “培訓基地” 查獲大量偽造的 “學員好評本” 和 “月銷報表”,而所謂的 “家傳秘方”,不過是打印在 A4 紙上的普通鹵料配比。“他們利用的就是創業者想快速致富的心理。” 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提醒,“真正的好生意不需要靠托兒撐場面。”
四、網友銳評:當 “創業夢” 撞上 “套路深”
事件曝光后,# 街頭排隊騙局有多坑 #登上熱搜,網友紛紛曬出相似經歷:
- “我曾在奶茶店排隊 2 小時,后來發現老板每天給商場清潔工免費喝,就為了湊人數!”
- “想教你賺錢的人,先讓你花錢 —— 這才是真相。”
- “建議所有排隊的店都公示監控,看看有多少熟面孔!”
更有法律專家指出,此類騙局已涉嫌《反不正當競爭法》,虛構交易、虛假宣傳可處 200 萬元以下罰款;若金額達到刑事立案標準,組織者將面臨有期徒刑。
結語:創業不是 “跟風學”,擦亮眼睛是第一關
胡師傅們的落網,為所有懷揣創業夢的人敲響警鐘:當某個 “商機” 看起來 “零風險、高回報、易復制” 時,恰恰需要加倍警惕。真正的商業邏輯,從來不是靠托兒堆出來的虛假繁榮,而是產品力與口碑的真實積累。正如央媒在報道中所說:“破除從眾心理的迷信,才能看清騙局的本質 —— 畢竟,沒人會把真正的搖錢樹,輕易交到陌生人手里。”
如今,小王夫婦已回到老家重新打工,他們把這段經歷拍成視頻警示他人:“排隊的不一定是好生意,有可能是等著你上鉤的‘連環套’。” 這場耗時半年的騙局終于落幕,但留給社會的思考仍在繼續 —— 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我們該如何守護自己的創業初心?或許答案很簡單:拒絕投機取巧,回歸商業本質,才是對騙局最有力的反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