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理會,投票表決,舉手那一刻世界都屏住了呼吸。中國代表緩緩舉起右臂,一票否決,話題立即沖上國際輿論的C位。
有人說中國阻止人道正義,有人說五常否決是特權。但翻翻記錄你會發現,中國這票,舉得不多,但每一次都打得響亮。
從巴基斯坦到敘利亞,從津巴布韋到緬甸,都是我們說“不”的時候。這不是傲慢,這是在國際舞臺上,真正的“穩得住”。
別人說話,我們直接投票
聯合國安理會,一共15個國家,5個常任理事國,10個非常任理事國。表決時,得有9票贊成,才能過,但這其中只要一個常任理事國投反對票,事情就黃了。
這張“否決票”,外號“一票否決”,是實打實的“外交核武”。想要通過一個提案,首先必須搞定中美俄英法,才能接著往下說。
從1971年恢復聯合國席位開始,中國在動用這個權力上向來都很謹慎。時至今日,也只有十幾次,還不到美國的零頭。但少,不代表不用力。每一次,都踩在了要害上。
第一次,是在恢復地位后不久的1972年8月25日。鑒于現實、復雜的國際關系,中國代表投票反對孟加拉國加入聯合國。
這是中國首次次行使否決權,為的,是替巴基斯坦爭口氣。當年,印度支持孟加拉獨立,而中巴關系雖然正緊張,但中國還是站在了反對外來干涉的一邊。
1997年和1999年,中國連續兩次在臺灣問題上動用否決權。危地馬拉、馬其頓,這兩個國家試圖在涉臺問題上踩線,中國毫不猶豫地否決它們提出的“加入安理會觀察員申請”。這一舉動直接導致馬其頓與臺“斷交”。
再往后,是2007年1月13日,中國否決美英提出的緬甸人權案。
美方說要“保護人道”實則是借此干涉他國事務,中國說“這是緬甸內政”。最后,美國以9票贊成被攔在門外。這一票,中國頂著西方全場壓力投下。
到了2008年7月和2019年2月,津巴布韋、委內瑞拉又上了聯合國大屏幕。美國提案制裁,中方再次否決,理由簡單直接——國家主權不能讓外人指手畫腳。
最頻繁的,是從2011年起到2019年,中國在敘利亞問題上共投出七張否決票。美歐試圖通過軍事打擊換政權,換個“聽話”的領導人,中國與俄羅斯連環出手,堅決反對對主權國家使用武力。
每一票背后,都是中國立場的具體體現:反對外來干涉、支持國家主權、堅持不搞陣營對抗。不是唱高調,是把話說完,把票投下去,行動說話。
這票不是特權,是條保命的鎖
聯合國五常的一票否決,不是哪個國家“自己說了算”,也不是“誰拳頭大誰有”。這票,是寫進聯合國憲章里的。
《聯合國憲章》第27條第三款規定:安理會在處理“實質性事項”時,須經5個常任理事國全體同意。少了一個,這事兒就沒戲。也就是說,五常的意見,必須是一致的。
這個機制,1945年定下的。當時二戰剛打完,世界一片狼藉。英美蘇三國在雅爾塔會議上談判達成一致:要維持和平,大國必須在一個桌上說話。誰都不能單邊搞事。
這不是“給自己開后門”,而是“堵別人后路”。因為一旦廢除否決權,少數幾個國家就能操縱聯合國,隨便制裁、隨便干涉,小國一點反抗能力都沒有。
聯合國不是聯合“西方”,是聯合“國”。要真按人口來投票,中國、印度加起來,能直接改寫所有議程。
可現實是,安理會里,10個非常任理事國全輪換,只有這五個常人,能穩定地握著“暫停鍵”。所以,一票否決是冷戰機制的產物,更是和平機制的保障。
沒有它,聯合國早散了。朝鮮戰爭打完,美國差點把聯合國改成“自由世界軍事總部”,還是因為否決權掣肘,沒能得逞。
這票,是“制動器”,不是“加速器”。有了它,大國之間才有談判空間,小國也能靠“否決權大國”找到庇護。
那么這票還能不能廢?簡單說:除非聯合國重組、憲章改寫,五常同時放棄——否則,永遠不會。
你有制裁權,我有否決拳
全球外交舞臺上,美國掌話語權,歐洲跟著唱和,小國缺席,發展中國家常常成了“受害人”。在這種格局下,中國的一票,常常是“唯一能翻盤的”。
此時,它不是特權,而是力量平衡的最后保險箱。
津巴布韋那次,英國等國的理由是“穆加貝鎮壓反對派”,其實是西方企業在該國受限、利益受挫。中國否決的,不是制裁,而是“拿人權當槍口”。
2019年委內瑞拉風波,瓜伊多自封“臨時總統”,美國帶頭承認,要求聯合國重新審議其合法性。中國說,這不是選票說了算,是憲法說了算。一票否決,再次擋住武裝干涉的可能。
這些“否決戰”表面看是權力斗爭,實則是話語權的博弈。當西方國家把聯合國當成“多邊包圍陣”,中國用否決權打破“群毆”,撕破“正義偽裝”。
更關鍵的是,中國的這票,不光“否西方”,也“護周邊”。東盟國家在南海問題上多次面臨“聯合國裁定”的輿論攻勢,中國用一票否決表明:地區事務地區解決,外人別插嘴。
到了敘利亞,情況更復雜。2011年起,美國帶頭推動安理會決議對阿薩德政權施壓、凍結財產、允許動武。
中國與俄羅斯多次聯手否決,避免聯合國成為“利比亞模式”的第二次應用。
中國的一票,是對“西式干預”的制度回應。更是對“聯合國合法性”的制度守護。沒有這票,安理會可能早就變成“干涉會議”。
聯合國不是“發言臺”,是“協調廳”。這廳要坐得穩,得有剎車。五常否決權,就是這套系統的底座。
參考資料:
13張安理會否決票 中國堅定維護主權.大公報.2019-10-03
安理會大國否決權的歷史與現實意義.教學與研究.2017
安理會否決權.少年天地.201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