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青少年國防教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云支教團隊在蘭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的指導下,于四月下旬參加了七里河區科協及土門墩街道河灣堡社區組織的2025年甘肅省“科普行動進校園”活動。
在蘭州市八十六中、二十九中實施軍事百科教學中,沈潔、宋斌、楊旭旻三位教師通過《父親的抗美援朝》《第一架U2是怎樣擊落的》《空軍戰力:探索空中裝備的秘密》三堂主題課程,以歷史敘事、科技解析與實踐體驗為載體,為學生構建起立體化國防認知體系,引發強烈反響。
從個體記憶到家國情懷
沈老師以《父親的抗美援朝》為切入點,通過講述抗美援朝老兵的親身經歷,將宏大戰爭史轉化為具象化的故事。課堂中,學生通過分析戰場細節、討論戰爭背景,逐步理解“保家衛國”的深層含義。沈老師特別設計“歷史事件邏輯鏈”互動環節,引導學生從時間線、因果關系等維度剖析戰爭意義,培養批判性思維。一位老師課后感慨:“原來歷史不只是書本上的文字,更是無數先烈用生命寫就的故事。”
從軍事對抗到和平守護
宋老師針對低齡段學生認知特點,將U-2偵察機擊落事件重構為“智慧VS科技”的正義敘事。課程摒棄軍事沖突的殘酷場景描寫,聚焦雷達技術突破與導彈研發歷程,通過“科技樹”圖示化呈現技術攻關過程。學生在模擬“破解高空偵察”的互動游戲中,領悟“科技應用于防御”的理念。宋老師強調:“我們不僅要讓學生記住擊落U-2的壯舉,更要讓他們明白——和平需要智慧守護。”
從科技展示到強國志向
楊老師的《空軍戰力:探索空中裝備的秘密》課程以多媒體課件、裝備模型演示和飛行模擬視頻為載體,直觀展現空軍裝備發展脈絡。通過“裝備性能參數對比”“未來空戰場景推演”等環節,學生深刻感受科技強軍的現實意義。課堂中,楊老師特別設置“我的國防科技夢”自由討論環節,激發學生將個人成長與國家需求相結合。一位學生在課后感中寫道:“原來學好數理化真的能報效祖國!”
多維融合的思政育人模式
此次課程呈現三大創新亮點:一是情感共鳴,以家庭記憶為紐帶,架起歷史與現實的情感橋梁;二是認知分級,針對不同年級設計差異化敘事框架,低年級側重科普知識,高年級強化邏輯思維;三是實踐轉化,通過角色扮演、技術模擬等沉浸式體驗,將國防教育從“被動吸收”轉向“主動接納”。
“軍魂進校園”活動通過歷史回望、科技解密、實踐體驗等多維途徑,成功實現國防教育從知識傳遞到精神鑄魂的跨越。未來,云支教團隊將嘗試通過大數據分析等技術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找準學生興趣點,精準推送教學內容;通過“全息投影”等數字技術制造音、視、聽三位一體的呈現形態,將教學資源立體化,開辟形象化思政教育空間。
更多內容請搜索VX公眾號“君愛2023”。
(撰稿 蘭州云支教屈現偉 校正 王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