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總想著多施肥、多打藥,現在才明白農作物產量不高的癥結所在。”“酸化土壤就像生病的田,必須科學調理才能長久種好地。”近日,在河南省駐馬店市汝南縣梁祝鎮老莊村委活動室,村民圍坐在一起分享土壤改良后的感受。
多年來,由于一些種植戶盲目使用農藥化肥,致使老莊村部分土壤板結、酸化加重。想要改變這種“頑疾”、推動鄉村發展,示范引領作用尤為重要。“在外地工作多年,我時刻想著家鄉父老。兩年前重回這片土地進行創業,希望能為家鄉發展盡一份綿薄之力。”退役軍人張宏偉說。
返鄉后,張宏偉以助鄉興農為己任,充分發揮個人資源優勢,積極爭取上級政策扶持,廣泛聯絡各方社會資源,為村莊對接土壤改良方面的企業,多次對土壤酸堿度等指標進行測量比對,不斷探索土壤改良路徑。
經過多方努力,老莊村于去年6月開始實施土壤改良項目,針對性地推廣使用微生物有機肥、土壤調理劑,幫助土壤恢復活力,農作物產量和品質得到顯著提高。“之前,我們還舉辦了小麥種植現場觀摩會,村民們真切看到了土壤改良帶來的變化,現在大家的心氣越來越高了。”老莊村黨支部書記李金山說,只有充分調動廣大致富帶頭人、種植大戶的積極性,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鄉村產業才能興旺,大家的好日子才有奔頭。
土壤改良,切實為當地群眾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走進種植戶張勝利流轉的百余畝田地間,翠綠的麥苗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喜人景象。麥苗長勢如何?張勝利蹲在地上用手比畫一下,麥穗目前已有12公分。“改良后的土壤肥力更足,小麥看起來苗壯根旺,俺心里越來越有底了。”張勝利眼中盡是對未來收成的憧憬與期待。
田疇繪豐年,沃野滿目新。老莊村農田的精彩嬗變,只是汝南縣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群眾增收的縮影。該村以土壤改良為突破口,以市場前景為導向,以增加村民收入為核心,采取“公司+村集體經濟+農戶”經營模式,培育服裝、板材加工、湖羊養殖等特色產業,鼓勵村民種植花生、大豆、中草藥等經濟作物。通過一系列政策扶持和科學化管理,點亮了鄉村振興的前行之路。
瓊田萬頃,承載著一方百姓的安居樂業。近年來,汝南縣立足農業資源優勢,大力推廣綠色高質高效種植模式,積極構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統籌推進化肥控量增效、農藥減施增效、土壤深耕深松、節水農業灌溉、秸稈還田等,努力實現綠色協同、生態協同、科學協同,在田間地頭書寫著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答卷。
來源:農民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