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校,如果按照院校檔次進行劃分,那么長期占據金字塔頂端位置的非"985工程"高校莫屬。
但除了985高校外,還有一些"純211"院校,在當下的社會就業市場上,競爭力也是極強的,甚至不輸985.
接下來,我們就來解讀5所"純211"大學,一起來看看它們的硬核實力。
一、中央財經大學:金融界的"黃埔軍校"
作為"兩財一貿"核心成員,央財在金融系統的影響力堪稱現象級。2023年畢業生進入"一行兩會"、國有六大行、中信中金等頂尖金融機構的比例高達37%,平均起薪突破18萬元/年,遠超多數985院校經管類專業。
應用經濟學連續三輪學科評估斬獲A+,與北大、人大并列全國第一,學校的精算學專業畢業生包攬全球精算師考試80%大陸通過席位。
二、北京外國語大學:外交官的"搖籃"
外交部公務員錄用榜單常年穩居榜首,2023年外交部錄用人員中43%來自北外。華為、字節跳動等企業小語種招聘中,北外畢業生占比超60%。
作為全國唯一開設101個語種的高校,北外承擔國家領導人翻譯任務的"高翻學院"畢業生起薪即達35萬元/年。與聯合國、新華社共建人才基地,學生大三即進入國際組織實習。
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華為的"人才倉庫"
2023屆畢業生進入華為人數達556人,超過清華、浙大位列全國第一。電子信息類專業畢業生就業率連續8年保持99%,平均年薪22.7萬元。
學校的信息與通信工程學科評估A+,雷達技術、密碼學等方向承擔國家北斗工程、探月工程核心研發,學生在校期間就可以參與軍工級項目開發。
西電與華為共建"鴻蒙生態班",與中興開設"5G先鋒計劃",企業工程師駐校授課,畢業生直接進入技術研發核心崗。
四、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界的"終審法院"
全國80%省級公檢法系統領導班子有法大校友,紅圈律師事務所合伙人中法大系占比超40%。2023年法學專業畢業生進入最高人民法院人數占全國院校錄取總數的31%。
再來看看學校的王牌專業,法學學科評估A+,司法考試通過率92%,是全國平均水平的6倍。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政法大學的"卓越法治人才計劃"實現本碩博貫通培養很是誘人,大四即可進入頂尖律所"保留席位"。
五、上海財經大學:跨國企業的"財務中樞"
2023屆畢業生平均起薪15.3萬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錄用人數占上海地區總名額的45%。陸家嘴金融城設立"上財人才直通車",高盛、摩根士丹利等機構每年預留30%校招名額給上財學生。
作為一所211,人才培養體系完善,擁有8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0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學校的優勢學科集中在經管類,在報考時,可以重點關注經濟學、金融學和會計學等專業,在全國的聲譽非常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