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我結束了6年軍旅生涯,從汽車連退伍,當了一名貨運司機,我在廣州拉貨時,遇到了戰友張建華,我們兩人相談甚歡,得知我沒有結婚后,張建華把妹妹介紹給了我,每當想起這件事情,我心里總是感慨萬千。
我叫王小磊,出生在一個普通農村家庭,父母都是農民,我還有一個姐姐。
姐姐小時候因為一次高燒,導致左耳失聰了,那是在我三歲的時候,一天夜里,姐姐突然發起了高燒,我母親用濕毛巾敷在姐姐額頭退燒,小時候我發燒,母親就用這個辦法給我退燒。
第二天早上,姐姐高燒依然沒有退,我家距離縣城比較遠,一般感冒發燒,都是去大隊衛生所開點藥,拿回家吃,我母親到衛生所找劉大夫,給姐姐開了一點感冒藥,吃了三天,姐姐高燒還是沒有退,而且越來越嚴重,父母這才送姐姐去了醫院檢查。
姐姐送到醫院的時候,已高燒昏迷了,經過治療雖然并無大礙,但是姐姐也因此左耳失聰了,父母因為這件事情,心里很內疚,從小就很疼我姐姐,家里有好吃的,都會讓姐姐先吃,而且每年都會給姐姐做新衣服穿。
小時候家里窮,我們家也沒有其他收入來源,全靠幾畝地維持生活,每天放學回家,寫完作業后,姐姐帶著我,到地里幫父母干農活。
姐姐從小學習就比我好,在班上一名列前茅,姐姐高中畢業后,考上了我們省城師范學院,大學畢業后,當了老師。
1990年,我參加了高考,我的高考成績并不理想,距離錄取分數線還差將近一百分,父母想讓我復讀一年,爭取考上大學,但是,我沒有選擇復讀,而是報名參軍,來到了部隊當兵。
11月中旬通過一系列征兵程序后,我如愿以償來到了部隊,新兵下連隊,我分到了汽車連,我們班長和我是老鄉,平時對我很照顧,他不僅教會了我開車,還傳授了我修車技術,入伍第三年,我提拔當了副班長,一年后,我又當上了班長。
1996年,我來部隊當兵已經6年時間了,這年如果不能轉志愿兵,那么只能退伍,連隊轉志愿兵名額有限,每年只有三四個名額,競爭十分激烈,絕大多數老兵都面臨著退伍。
我們連大多都是農村兵,大家都不想退伍,想留在部隊,我也不例外,我買了兩瓶好酒,私下里找了連長,想了解一下情況,看有沒有機會留隊。
連長知道我的來意,還沒等我開口,就被連長拒之門外了,連長讓我把酒拿回去,至于去留,連隊會根據個人情況而定。
在連長面前吃了閉門羹,我心里還是不甘心,又去找了指導員,結果還是被拒之門外。
連隊轉志愿兵名單下來后,我看到上面沒有我的名字,心里很失落,雖然我心里早有準備,但是一時之間還是難以接受,臨走時,我請全班戰友吃了飯。
因為我在部隊學會了開車,退伍后,我當了貨車司機,全國各地拉貨,1997年,我在廣州拉貨時,遇到了戰友張建華。
我和張建華是同一年入伍的,在新兵連的時候,我們在一個班,下連隊時,他分到了炮連,我分到了汽車連,張建華退伍比我早,他在部隊當了三年兵就退伍了。
張建華退伍后,開了一家餐館,可能是緣分,我和幾個貨車司機在餐館吃飯時,碰到了張建華,吃完飯,結賬的時候,張建華給我們免了飯錢,我們彼此留了聯系方式。
我第二次來廣州拉貨的時候,給張建華帶了一些,我們家鄉的特產,我去了一趟張建華家。
張建華和妻子熱情招待了我,吃飯的時候,我們聊起了家常,張建華得知我還沒有結婚后,詢問我打算找一個什么樣的姑娘。
其實,對于另一半,我沒有什么要求,我覺得兩個人在一起生活,要相互理解和支持,這樣婚姻才能長久。
退伍后,我也相過幾次親,但是,因為我工作原因,常年都在外地拉貨,和我相親的姑娘,都嫌棄我不顧家,最后一個也沒成。
張建華有一個妹妹,名叫張慧玲,一直想找一個當兵的,于是張建華想把他妹妹介紹給我認識,還給我看了他妹妹照片。
張慧玲比我小二歲,是一名中學老師,張建華留我在他家住了一晚,我和張慧玲見了一面,請她吃了飯,我們還一起看了電影。
我對張慧玲第一印象不錯,她很健談,而且非常有禮貌,我們兩人也聊得很投緣,后來我每次到廣州,都會請張慧玲吃飯,接觸時間長了,她對我也有了好感,1998年,我和張慧玲領證結了婚,婚后,我們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
我開了十年貨車,攢了一些積蓄,后來我成立了自己的貨運公司,在廣州買了房子,安了家。
一轉眼,我和妻子結婚已經二十多年了,兒子也已成家,現在是一名律師,我們一家人生活很幸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