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還沒談,特朗普稱對華關稅或將大幅下降,不會對中方強硬。特朗普推動“關稅戰”以來,中美還沒有就貿易領域進行會談,可美國卻已經有些迫不及待了,特朗普更是在4月22日進行暗示,稱“對華關稅或許定的太高了”。
不得不說,從4月2日發布“對等關稅”以來,這是特朗普又一次點名中國,但態度明顯發生了變化,歸根結底,還是在于美國現在有些支撐不住,關稅戰反過來拖住了美國發展。
從一開始,美國就沒有想到中國的反擊會來的這么快,導致反應不及時,美股直接暴跌,而特朗普心存幻想,認為中國會屈服于強權,所以持續加壓,但實際上結果恰恰相反。
面對美國不斷增加力度的關稅戰,中國同樣拿出強力反制行動,明顯擺出了奉陪到底的姿態,因此,對于這種情況,特朗普選擇強行推動所謂“關稅戰”,只能是給美國帶來危險。
事實證明確實如此,中方不愿打但也不怕打,關稅戰打到現在,美國面臨中國廣大市場缺失、中重稀土產品生產受阻,像微軟、蘋果等美國知名公司都已經感到擔憂和迷茫。
對他們來說,一旦中美脫鉤徹底出現,那就會面臨艱難抉擇,到底是跟隨特朗普的“制造業回流”,將工廠遷移到美國境內,還是選擇繼續堅持海外市場,享有更低的成本消耗呢?
要知道,這些跨國企業體量較大,而且由于二戰后美國重視金融服務產業的戰略,很多廠區都是遠赴海外,一旦遷移回美國,那成本消耗不是一點半點,而且還會有很多問題存在。
那就是美國本土的工人數量不足,畢竟美國人口不可能全部從事生產工作,原有的金融體系還要保留,比如現在美國有80%的生產線是在海外國家,一是避免污染,二是節省成本。
所以,如果這些廠區真選擇回來,那增加的就不只是成本,還有可能被環保部門盯上,而對比美企的糾結,特朗普本人也是陷入擔憂,因為美國已經認識到全球化的影響力。
在幾十年的發展中,美國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度已經來到一定水平,突然斷開鏈接會對民眾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這也是為什么歐盟開始放話要促進和中國的交流。
目前,美企還有一些庫存,但在關稅戰陰影之下總有消耗一空的時候,如果那時中美還沒能達成共識,美國民眾就不得不面臨物價上漲的局面,而且美企等不起這么長時間。
畢竟市場份額擺在那里,誰都想要,美企經營幾十年之后即將被迫退出,自然會有人來接手這筆生意,比如加拿大的原油供應等等,而特朗普還在寄希望讓美聯儲降息。
只能說希望特朗普能夠看清局勢,拿出談判的誠意,徹底停止“對等關稅”,否則,中國的態度仍舊不會改變,中美之間關稅戰再持續下去,最終受害的也只是美國自己。
參考資料:
特朗普稱美對華關稅或將大幅下降,我外交部回應丨央視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