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又“變臉”了。在持續數月對中國商品加征高達125%的關稅后,他突然在5月4日接受??怂剐侣劸W采訪時松口,稱“將在某一時刻降低對中國的關稅”,理由是“不愿傷害中國”。然而,這番看似示好的表態背后,卻藏著一個居高臨下的條件:中美貿易協議必須“公平”,因為“拜登政府曾因中美貿易損失一萬億美元”。
一、特朗普的“施舍式”談判:傲慢與焦慮并存
特朗普的“降關稅”言論,表面上是對中國的“讓步”,實則充滿了政治表演的意味。他聲稱中國因美國關稅“經濟被破壞”“局勢很糟糕”,并假惺惺地表示“不愿傷害中國”。這種話術顯然試圖將貿易戰的后果單方面歸咎于中國,同時塑造美國“主動緩和”的形象。但現實是,自2025年特朗普重啟貿易戰以來,美國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征的關稅已從10%一路飆升至125%,而中國的反制措施同樣強硬,將美國商品的綜合稅率提高至84%甚至更高。
更諷刺的是,特朗普一邊放風“降低關稅”,另一邊卻在威脅加拿大,揚言要“提高對加拿大汽車的關稅”,甚至暗示“加拿大應成為美國第51個州”。這種反復無常的政策,暴露出美國在貿易問題上既想緩解國內經濟壓力,又不愿放棄霸權思維的矛盾心態。
二、中方的“打臉式”辟謠:不妥協的底氣從何而來?
對于美方頻繁炒作的“中美談判”假消息,中國外交部與商務部在24小時內三次明確否認。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直言:“中美未就關稅問題進行任何磋商,更談不上達成協議。”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更強調,美方若真想解決問題,必須“徹底取消所有對華單邊關稅”。
中方的強硬態度并非空穴來風。一方面,中國手握多重反制籌碼:龐大的國內市場、全產業鏈優勢、稀土資源壟斷地位,以及與全球南方國家的緊密合作,均削弱了美國關稅戰的殺傷力。另一方面,美國經濟已因貿易戰陷入困境——2025年第一季度GDP同比萎縮0.3%,經濟學家警告若關稅持續,全年衰退或達4%。就連美聯儲官員也承認,高關稅可能導致失業率飆升,甚至被迫降息救市。
三、貿易戰的真相:誰在“外強中干”?
特朗普政府的“極限施壓”策略,本質是一場自導自演的輿論戰。通過釋放“談判煙霧彈”,美國試圖轉移國內對經濟頹勢的批評,同時向中國傳遞“妥協信號”。然而,這種策略早已被中方識破。從加征關稅到炒作談判,美方的每一步都暴露其戰略誤判:既低估了中國經濟的韌性,又高估了關稅武器的威力。
反觀中國,應對措施清晰且連貫:
對等反制:美國每加征一輪關稅,中方均迅速提高報復性稅率,甚至將12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名單;
多邊突圍:與歐盟、東盟等經濟體加強合作,共同抵制美國單邊主義;
產業升級:加速芯片、人工智能等領域的自主技術突破,減少對外依賴。
四、美國的困局:盟友離心與國內反噬
貿易戰不僅未能壓垮中國,反而讓美國陷入孤立。歐盟拒絕接受“3500億美元能源換關稅”的勒索,轉而與中國深化經貿合作;加拿大、德國、韓國等盟友因關稅沖擊經濟,紛紛對美發起訴訟或反制。美國國內商界和民眾的不滿也在升溫——59%的民眾反對高關稅,12個州政府起訴聯邦政策“濫用權力”。
結語:誠意不是口號,平等才是出路
特朗普的“降關稅”姿態,不過是迫于經濟與政治壓力的權宜之計。若真想打破僵局,美國必須拿出實際行動:取消所有單邊關稅,停止“一邊舉大棒、一邊喊談判”的雙標套路。正如中方反復強調的:“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strong>
這場貿易博弈的結局早已注定——霸權式的脅迫終將失敗,而平等對話才是唯一出路。畢竟,中國等的不是特朗普的“施舍”,而是一個真正公平的談判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