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浙江黃巖挖出一個千年棺材,據考證價值連城。誰料,考古專家鄭嘉勵,轉身就拿起一把電鉆,在棺材上鉆了個洞,看著從洞里緩緩流出來的水,冷汗也沿著他的耳鬢慢慢淌下。
現場其他人看到這一幕驚訝不已,不明白里三層外三層,密封起來的棺材為什么會流出來水?這又是誰的棺材呢?
2016年,黃巖有位村民準備擴建房屋,誰知在施工現場居然挖出來個紅色棺材,他沒聽說過這里埋著誰家的長輩,難不成地下有古墓?想到這他迅速的將消息報告給村委會。
一層接一層的匯報,很快就有專業考古團隊過來,考古人員根據現場的痕跡一眼就看出這確實是座古墓,于是施工暫停,開始考古。
將紅色棺材挖出來后,旁邊居然還有座棺材,看樣子是夫妻合葬墓,不過這具埋葬著女尸的棺材早已被盜墓賊光顧,只留下幾塊尸骨,而男尸的棺材因為太過嚴密而逃過一劫。
經過重重挖掘,考古人員從墓地里面找出來塊墓志銘,碑上明確寫著女尸的信息,在結尾寫著男尸的名字趙伯澐,他們是南宋人士。
南宋時期,趙這個姓首先讓人想到的就是皇室貴族,而趙伯澐是趙匡胤的七世孫,雖然和正統皇室血脈相差甚遠,但多多少少也是個皇家子弟,那么他的墓中肯定埋葬著很多珍貴物品。
為了能更好的窺探出這座墓的真實情況,上級專門找了位更專業的專家過來,鄭嘉勵來到現場對棺材仔細觀察后,認為這里不是個開棺的好地方,周圍的村民在聽到消息后都聚集了過來,每當白天這里就站滿了人。
他想到南宋時期絲綢興盛,趙伯澐身上所穿的下葬衣服極具研究價值,必須要找個合適的地方,開棺整理里面的衣物,在和專業絲綢研究人員商議后,決定將棺材轉移到附近新建的博物館中。
不過棺材在轉移前遇到了問題,有位叫做趙文喜的男人從外面趕了過來,著急忙慌的攔了上來,說道:“你們不能再挖了!你們把我祖宗拋出來了!”
他專程從家中帶來祖上的家譜,原來他是趙伯澐這一支傳下來的,他沒想到自己家的老祖宗居然被人給挖出來了,看到有村民在網上發視頻,他急得不行趕緊跑過來阻止。
考古人員頓時呆愣下來,最后專業人員跟他說明這棺材在地下都埋葬千百年了,早已脫離了家族的范圍,是古墓,屬于國家的,挖墓開棺是為了更好的研究南宋的歷史。
在專業人員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解釋下,趙文喜點頭同意下來,不再阻攔他們接下來的工作,正當眾人松了口氣后,鄭嘉勵卻不讓吊車移動棺材,要過來個電鉆要在上面開孔。
原來南宋皇室為了防止墓被人挖,尸體能完好保存,因此專門在下葬的時候將棺材往深處埋,之前北宋皇室在開封府,北邊氣候干燥,地下水沒有南方充沛,埋下去不用擔心地下水浸入棺材的問題。
而皇室南遷后,在南邊下葬自然要考慮這個問題,這也是趙伯澐棺材如此牢固的原因,在棺材外面還加了層槨,中間用像水泥一樣的東西固定,棺材里面還墊著防水的。
但即便如此,千百年過去了地下水同樣能進入其中,鄭嘉勵就是考慮到這一點,害怕棺材內部仍有水在,到時候棺材一搖晃,脆弱的綢緞衣物就混到一起。
在棺材上打了兩個孔后,源源不斷的水從里面冒了出來,大家等待了一個小時都沒有流干凈,直到早上三四點鐘才漸漸沒了水聲。
棺材看著完好無損其實里面早已被水滲透,幸虧他考慮周全才保全了棺材內部的文物,棺材在運往博物館的途中,他要求司機要緩慢行駛,平時半個小時都能到的地方,足足開了四個小時才到達。
但正是因為鄭嘉勵的細心,才讓棺材在打開后,里面的東西都沒有遭到二次破壞,棺材里面出土的衣服形制豐富且齊全,能讓后人研究出當年宋朝宗室成員的穿著,及對南宋紡織和審美有更充分的了解,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
參考來源:《黃巖宋墓發掘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