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全國結婚的對數又創造歷史了,下滑到181萬對,比去年又少了30多萬人(15萬對)結婚。
而離婚的對數卻蹭蹭往上漲,已經漲到63萬對,比去年多了十幾萬人(5.7萬對)離婚。這樣粗略一算的話,離婚占比已經超過1/3了。
并且,這次結婚人數的跳水還很難找借口。要知道去年結婚對數剛創下了40年新低,驟降到610.6萬對,一年少了300多萬人(157.6萬對)結婚,當時很多專家的解釋是龍年無春試寡婦年,不宜結婚。那今年蛇年雙春,成雙成對,請專家再來解釋下為啥結婚率再創新低。
這不僅是數字的凋零,更折射出社會結構的深層裂變。
適婚人口銳減:90后、00后人口較80后減少超7000萬,20-34歲婚育主力占比從34.5%降至28.1%;
性別失衡加劇:20-40歲男性比女性多1752萬,農村地區“光棍危機”與城市“大齡剩女”現象并存;
初婚年齡推遲:男性平均初婚年齡從2010年的25.75歲推至29.38歲,女性從24歲延至27.95歲,相當于“黃金婚育期”縮短近4年。
面對結婚率持續走低的問題,從國家到地方,全部出手了。
5月10日起,新修訂的《婚姻登記條例》將正式施行。此次修訂推出了“結婚全國通辦+取消戶口本”的重磅舉措,這可是繼2017年全面取消9元婚姻登記工本費之后,婚姻登記領域的又一重大變革。
這一系列舉措大大降低了結婚的門檻,讓結婚變得更為便捷。
很多地方甚至開始發動了鈔能力,直接給你發錢。
自2023年4月起,紹興市上虞區向所有在上虞登記的初婚夫婦發放價值1000元的“新婚禮包”,涵蓋消費券、體檢套餐及文旅優惠。
同年8月,衢州市常山縣推出“早婚激勵”,對女方25周歲及以下、雙方均為初婚且至少一方為常山戶籍的夫婦,直接發放1000元現金獎勵。山西呂梁,今年是35歲以下結婚就給發1500的現金紅包。
而廣州有個村更狠,結婚只要滿一年,一人給2萬,直接是鈔能力拉滿。
那另一方面,離婚門檻也在提高,讓大家多冷靜冷靜,多思考思考。
只是從數據來看,結婚離婚似乎是跑反了,一個降門檻也拉不動,一個抬門檻也擋不住。
反正,現在催婚慢慢變成了一場戰役,因為我們不像歐洲國家,非婚生育占比超過50%。在中國,大部分人結婚還是生娃的先決條件,少生娃影響的可是醫療、教育、地產、家居等千行百業。
其中,婚慶行業首當其沖。
結婚人數銳減,直接導致婚紗攝影、婚宴預定、婚禮策劃等業務量大幅下滑。以某二線城市的一家老牌婚慶公司為例,在結婚率高峰時期,每年能承接200多場婚禮,而如今每年的訂單量不足80場。
不少小型婚慶企業更是因業務不足,面臨資金周轉困難,甚至倒閉風險。為吸引有限的客戶,婚慶公司需提升服務質量,推出個性化服務,行業內競爭愈發激烈。
可以說,結婚是中國最大的產業鏈,很多行業未來十幾年的收入都是由今天的人口出生情況決定的,而新生人口也是擴大內需的關鍵。
所以,未來肯定還是會有更多地方會放出更多大催生和催婚的。
當“結婚紅包”成為熱搜,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政策的溫度,更是整個社會對婚育問題的集體焦慮。降低結婚率或許只需一紙文件,但要讓年輕人重拾對婚姻的信心,需要經濟減負、觀念革新、制度保障的“組合拳”。
正如經濟學家何亞福所言:“婚姻是社會的細胞,細胞壞死,肌體必然衰亡?!痹谶@場關乎人口結構、經濟活力與文化傳承的戰役中,沒有人是旁觀者。
那么,大家覺得催婚和催生最靠譜的方法是什么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