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特朗普的“川”是“川劇變臉”。
“對等關稅”實施將近1個月,特朗普一路神操作,讓國際各界跟著一起“懵圈”,連中國也快反應不過來他的“多變”。
4月23日,特朗普剛做出承諾要對中國“大幅降低關稅”,4月25日晚又改口稱“讓中國先讓步”。
從全面征收“對等關稅”,到迫于壓力對部分國家“暫緩90天征收”,唯獨對中方“不停反升”,特朗普的“關稅大棒”究竟是一把“利器”還是一個“笑話”?
“關稅大棒”變“燙手山芋”
特朗普對中方的“步步為營”的策略“預謀已久”。
2月1日,上任美國總統10天的特朗普高調宣布對中國加征10%關稅,對墨西哥、加拿大加征25%,大有“貿易2.0”的決心。
但不到72小時,特朗普火速改口,變為只對中方征收關稅,從最初的10%關稅到4月2日對等關稅以來的145%。
如此看來,特朗普的目標在明確不過。
了當中方反手將對美商品關稅提高到125%時,特朗普又罕見示軟,4月23日,特朗普在白宮承諾,將對中方“大幅度降稅”,調整至50%至65%之間。
美國政府更是順水推舟,對外表示“中美正在談判”,但都被中方否認,而且我方連續兩次辟謠表示“從未就關稅問題與特朗普政府談判”堪稱打臉。
臉面掛不住的特朗普,4月25日特朗普在“空軍一號”接受采訪時,又再次上演“變臉秀”,一改示軟態度,表明想要降低關稅,必須“中方先讓步”。
面對特朗普這種屢次三番的“變臉表演”,中方不足為奇,而這恰恰表現出了特朗普政府的焦慮。
特朗普表面看似是在對中方“極限施壓”,實則美國經濟根本扛不住對中方實施關稅后的“反噬效應”。
如今的中國,不再是2018年初遭美國關稅時的懵懂模樣,而且近些年來,美國對中國的種種制裁,反而讓中國鳳凰涅槃。
所以,此次面對美國的“霸權高壓”,中方也不是“吃素”的,對美反擊“快準狠”。
在美方將中方關稅調至145%時,中方宣布對美商品關稅調至125%,全面覆蓋美國農產品、化工品、能源等重要領域,可以直擊美國“痛點”,將“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發揮到極致。
中方的這種“對等加碼”直接導致美方企業成本激增,摩根大通警告“全面貿易戰可能讓美國經濟增速從預期的2.5%暴跌到0.5%。”
諷刺的是,4月12日,美國海關突然宣布對智能手機、芯片等產品實施豁免關稅,這種“180度”大轉彎的政策手段,無不顯露美國的“慌張”。
反觀中國呢?
在美國“強制打壓”下,中方第一季度GDP增長5.4%,內需市場龐大,同時拓展東盟與歐盟市場,“雙循環”戰略有效對沖外部沖擊,分散市場風險。
美國“對等關稅”本意是想迫使制造業回流,但中國企業已經加速向東南亞、拉美轉移產能,直接將特朗普的“詭計扼殺在搖籃里”。
面對美方對中國技術上的施壓,中方也完成了自主突圍,一方面對鎢、稀土等關鍵資源進行出口管制,另一方面加大國內半導體、人工智能的研發投入,最終“受苦”的還是美國自己。
因此,在特朗普政府看來,“關稅大棒”早就已經是一塊“燙手的山芋”,急需破局。但是,如今的世界,已經不是美國的一言堂,不能既要又要,更不能不要就不要!
以靜制動,中國的“冷處理”
中國的“冷處理”策略顯然已經讓特朗普陷入被動,4月23日,放出“降低關稅”。
不過業內人士分析,從特朗普眼見中方未接招,未過72小時特朗普又改口提出“中方先讓步”來看,特朗普政府的對中方降低關稅不過是一個“幌子”。
目的就是要讓中方“入局”,由“主動轉為被動”。
不過,中方對美方的做派早就了如指掌,怎可輕易被騙,恰如香港學者陳志武所言“他越著急喊話,越說明美國經濟快撐不住了”。
特朗普的“三天改口”的劇本,本質是一場“誰先眨眼”的心理戰,中國的“冷處理”看似被動,實則是以靜制動,用經濟韌性消耗美國的通脹壓力,用技術自主打破封鎖幻想。
中方駐美使館強調:
如果美方真的想通過對話談判解決問題,就應該糾正錯誤,停止威脅訛詐,徹底取消所有對中方的單邊關稅措施。
而邊說要與中方達成協議,又不斷搞極限施壓,這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確方式,也是行不通的。
眼下,中美之間關稅戰的較量遠未結束,但誰輸誰贏,一目了然。
特朗普就像瘋狂的賭徒一樣,已經淪為了國際舞臺上的笑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