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美國陸軍花費了大量資金所打造出來的M-10“布克”戰車,幾乎所有人都明白這就是“一坨差勁到無可救藥的那啥”。明明各子系統和零部件的性能和標準都不錯,但結合到一起后卻是個整體性能尤為失敗的產物。只能說,在研發履帶式地面作戰載具方面,美國陸軍恐怕已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強大的“總體集成設計能力”。這才把M-10搞成了個“像輕坦卻又不太能達到輕坦的戰斗力,說它是火力支援戰車,卻又比主戰坦克還貴”的“四不像”。
美媒相關報道的頁面機翻
有意思的是,M-10的出現,還帶出了另一個此前曾被很多人忽視的事情,那就是美國的基建現狀。據美國防務類媒體“防務一號”報道,M-10“布克”的戰斗全重超出原先的設計標準,達到了42噸。這使得其無法滿足美國陸軍此前提出的“可由C-130戰術運輸機空運”,以及“1架C-17戰略運輸機可空運2輛M-10”的要求。不僅如此,當下正在肯塔基州坎貝爾堡軍營內接受測試的M-10,甚至會把營區中的橋梁壓斷。據悉,該營區中共有11座橋梁,M-10的重量超過了其中8座橋梁的重量承受極限,很可能會因該車的通行而垮塌
M-10“布克”戰車
40噸左右的重量都不一定能承受得住,為啥美國國內的橋梁都這么“弱”呢?好吧,這就涉及到一個許多人有所不知的事情了,即身為全球唯一“超級大國”的美利堅,其實已飽受國內基建條件老舊、尤其是橋梁設施極度老化的困擾
去年垮塌的巴爾的摩大橋
對于去年發生的那起“美國巴爾的摩大橋因遭貨船碰撞而垮塌”事件,想必各位都還印象深刻。此事一出,引發了大量美國人對該國橋梁基建狀況的關注。而從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發布的評估報告來看,全美50個州中,共有約25%的橋梁修建于1960年之前。當下仍在使用的橋梁中,甚至有修建于1920年代的,距今已有100年之久。美國綜合類科技期刊《PLOS ONE》經過研究后表示,如果不對現有的各類鋼架橋進行及時的維護和加固,待到2050年時,美國約四分之一的鋼架橋都會自行坍塌。
一座跨塌的美國鐵路橋
那么,美國政府是如何應對國內大量橋梁的狀態不佳這一問題的呢?公允地說,白宮方面還真不是無動于衷。事實上,近30年來的歷屆美國總統,都會出臺和簽署諸如“基礎設施法案”之類的文件,為加固和修理橋梁,以及建造新橋等基建工作撥款。就以美國前總統拜登為例,其在2021年簽署相關法案,為修復和建設各州的道路、橋梁和其他交通基礎設施,批準了高達1100億美元的資金。然而,為什么美國國內的這些大橋依然“老舊且脆弱不堪”呢?
美國修橋和建橋的效率都很低
答案其實很簡單,每一任美國總統簽署的此類法案中,均會出現一條重要的限制條款,那就是“所雇傭的工人必須是美國公民,基建工作所需的材料必須來自美國”。我們知道,和有著“基建狂魔”之稱的中國相比,美國的勞動力成本和各類產自本土的原材料、半成品的價格都要高得多,這就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美國修繕和新建各類交通基礎設施的效率。所帶來的結果就是,“老橋的維護修繕速度,趕不上老化和損壞的速度;新橋的建造速度,趕不上老橋的報廢速度”
港珠澳大橋
而在“基建狂魔”中國這里,若聊起“造橋”,那中國人可就“不困”了。全球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全球最大跨度的公鐵兩用斜拉橋——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全球最大跨度的雙層懸索橋——楊泗港長江大橋、全球最大的路島聯絡工程——舟山跨海大橋……這一個個于近年來接連創下“世界第一紀錄”的基建成果,想必已經無需多言。
國內曾以坦克來驗證橋梁質量
要知道,橋梁、尤其是足以通行重型車輛的橋梁,本身就是一種有著鮮明的軍用屬性的國家戰略資源。此類橋梁的數量越多、質量越好,部隊的快速運動、特別是噸位較大的技術類重裝備的部署能力就越強。在這方面,中國顯然已經走在了美國的前面、甚至是走在了世界各國的前面。一個40噸出頭的玩意,就能讓不少美國橋梁“不堪重負”。若是換成中國,這些怕是壓根就不叫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