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850年,來自英國的一群園藝愛好者來到日本,他們這次來是沖著一種非常奇特的植物來的。
1847年的時候,荷蘭農業和園藝協會認為這種植物是當時“年度最有趣的新奇觀賞植物”,所以他們就想從國外引進這種植物。
很快他們就帶著這種植物回了國,但是誰也沒想到,這竟然是災難的開始。
他們沒想到這種植物的生命力十分強大,就算是它們頭頂鋪著地板磚也能輕松頂開,堅固的建筑物也能被他們撐出一條裂隙出來。
所以人們建造的橋梁、房屋之類的建筑物極其容易受到它們的侵襲,就連下水道這種地方都深受其害。
而且更夸張的是這玩意還長得十分快,僅僅花一個月的時間就能長1米高,最終植株能夠長到3米那么高。
而且雖然它是一種陸生的生物,但是它卻不怎么怕水,就算是有碎掉的葉子不小心掉到水里面,隨著水飄走之后也仍然能夠生長,而且就算是土壤里面就剩下不到1克重的根系,它也能重新長成一棵植物。
除此之外,它的根系還相當發達,就算是想辦法連根拔起都很難拔干凈,所以治理起來實在是相當困難。
就因為這樣強大的生存能力,這種植物在英國扎根落地之后基本上把大部分地方都霍霍完了,所以當地的房價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畢竟院子里面一出現這種植物就很容易被人們認為是后面會出現危險,所以房子的價值自然就大大下降了。
比如英國赫特福德郡的馬修·瓊斯和休·班克斯夫婦的房子有4個臥室,這樣的房子原本能賣上47.4萬美元,但是自從院子里面發現了這種植物,房子的價值直接跌到了7.8萬美元。
而想要清理到這些玩意,英國的住戶差不多至少要付3000英鎊,就這還清除不干凈,第二年還會繼續長出來。
2015年,英國《每日郵報》曾經引用了一個當地官員說的話,對方表示如果要將英國境內的這種入侵植物全部消滅掉,起碼要花費15億英鎊。
按照2015年7月28日英鎊對人民幣的匯率,這個換算下來大概是143億元左右。(15*9.5434=143.151億)
而且最后能不能真的治理好,還實在不好說。
但就是這樣讓英國人十分頭疼的植物,在我國卻搖身一變成了寶貝,在山西大同鎮,2021年,貴州黔農永盛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來到大同進行考察,發現這里熱量充足,雨水充沛,非常適合這種植物生長。
于是,當地結合地理條件,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引進了這種植物進行種植,采用“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
如今,大同鎮的這種植物種植面積已達4000畝,處處都能看見它的身影,它成為了大同村民致富的希望。
那么這種植物究竟是什么植物,為什么在不同的國家待遇的差別就這么大呢?
?—【·兩種命運的“入侵植物”·】—?
這種植物叫做日本虎杖,屬于蓼科虎杖屬,其外貌特征鮮明。
它的莖直立且中空,有明顯的節,莖干表面布滿紫紅色或紅棕色的斑點,如同披上了一件獨特的“外衣”。
莖的高度通??蛇_2-3米,最高甚至能長到4米左右,身形挺拔。
它們的葉片互生呈現橢圓形,長度在6-12厘米,寬度約5-9厘米,葉片兩面無毛,質地較為厚實,葉緣平整。
到了夏季,日本虎杖會開出白色或淡綠色的小花,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朵密集排列,雖不艷麗,但也頗具觀賞性。
秋季,花朵凋謝后會結出黑褐色的瘦果,三棱形,有光澤。
從生活習性來看,日本虎杖堪稱植物界的“生存強者”。
它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極強,既能在陽光充足的開闊地帶茁壯成長,也能在半陰的環境中生存。
無論是貧瘠的荒地、廢棄的建筑工地,還是潮濕的河岸、溪邊,都能成為它的“棲息地”。
其根系異常發達,主根粗壯,能深入地下3米甚至更深,側根則像蛛網一樣向四周蔓延,最長可達7米。
憑借這樣強大的根系,日本虎杖不僅能夠牢牢扎根,還具備了驚人的穿透能力。
它可以輕易地從水泥板、磚縫中鉆出來,將建筑物的裂縫撐大,對公路橋梁、房屋地基、防洪堤、下水道等基礎設施造成嚴重破壞。
在英國,日本虎杖帶來的只有災難,為了應對日本虎杖的入侵,英國政府絞盡腦汁,嘗試了各種方法。
四年前,英國當局向野外釋放了大量實驗室培育出的一種日本蚜蟲,試圖讓這支“蟲蟲特工隊”來抑制日本虎杖的生長。
然而,蚜蟲壽命太短,往往還未完成任務就死亡,研究人員只好苦思如何延長蚜蟲壽命。
英國當局雖然打算在今年夏季釋放更多蚜蟲,但按照蚜蟲的攻擊速度,預計要5至10年才能略見成效。
此外,英國政府勒令居民除滅自家庭院里的日本虎杖,違者視同“反社會行為”,最高可罰款2500英鎊。
但是日本虎杖在中國就備受歡迎,因為它全身都是寶。
其根莖可入藥,在中醫藥領域有著悠久的應用歷史,在臨床上也有應用歷史。
除了藥用價值,日本虎杖的枝干還可做菜,在一些地區,人們會采摘虎杖幼嫩的枝干,經過處理后,或清炒,或涼拌,口感清脆爽口,別具一番風味。
而且,隨著人們對健康飲食的追求,虎杖作為一種天然、綠色的食材,越來越受到歡迎。
此外,日本虎杖在生態修復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潛力。
它對土壤中的重金屬有較強的富集能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修復被重金屬污染的土壤,改善生態環境。
日本虎杖在英國和中國的不同境遇,深刻地反映出了物種入侵與合理利用之間的巨大差異。
這也提醒我們,在面對外來物種時,不能僅僅看到其可能帶來的危害,更應該深入研究其特性,探索合理的利用方式,化害為利,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