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閔行
嗨!家人們、友友們,休閑時分去哪玩?4月25日起,“今日閔行”版快樂指南來了!閔行文旅商體展新資訊、新場景和新體驗一站獲取,還有小編獨家推薦、互動體驗、不定期福利一網打盡,就在“嗨!閔行”!
“我知道他很久了,這是第一次聽他現場唱,真的是意外的驚喜!”來自山西的劉先生早早趕來現場。這位來滬探親的旅客難掩興奮:“他的聲音特別干凈純粹,聽著他的歌,感覺很放松。”
4月28日,隨著龍湖虹橋天街的草坪上傳來一個清澈、溫暖的男聲,新虹街道主辦的“新虹音樂季”首場草坪音樂會拉開帷幕。這位全網粉絲超200萬的上海持證街頭藝人羅小羅,用《如果云知道》《同桌的你》等曲目,讓人們在鋼筋森林中邂逅“慢時光”,也奏響了大虹橋區域文旅商體展融合的新樂章。
說走就走,去長三角“文化會客廳”
“今天我們把經典的全部唱掉,希望大家享受這個被音樂包裹的晚上。”羅小羅告訴記者,他的滬漂第一站就是在閔行,這次重新回來,感受到了大家的熱情,也希望以后能有機會再來。
傍晚6點,身穿黑色休閑服的羅小羅剛戴上耳返,老陳就舉起手機對準舞臺。老陳家住青浦,今年72歲了,戴著一頂鴨舌帽,眼角里滿是笑意,最喜歡聽的曲目是《一路順風》。“我是3點半就從家里過來的,今天可算趕上了!以前一直在手機上看他唱歌,唱得特別打動我。這次追星成功了,很開心。”
在演出現場,還有一幕溫馨場景令人動容——“00后”上海大學生蘇同學通過線上平臺給羅小羅留言,希望點一首《朋友別哭》送給自己的高中班主任。令人驚喜的是,當天這位來自浙江諸暨的老師竟特意趕來現場。身著條紋T恤的老師站在觀眾席后排,眼眶微微泛紅:“平時和學生們都挺忙碌的,得知音樂會消息時,正好趕上放假,就想著來現場聽聽,沒想到學生還記得我喜歡的音樂。”
文旅商體展的共筑生態圈
據交通運輸部預測,今年“五一”期間日均跨區域人員流動量將超過2.7億人次。在虹橋樞紐,日均將有超160萬人次客流,今年選擇提前初出行的旅客占比不小,4月29日晚虹橋火車站人流已是絡繹不絕。
音樂會現場,龍湖虹橋天街同步推出“音樂季專屬折扣”,9家餐飲憑報名享8.8折,舞臺一公里外的國家會展中心正值上海車展舉辦, 以音樂為紐帶,在商圈形成“看車展、聽音樂、逛市集”的閉環體驗。
當《世界贈予我的》歌聲結束時,沿草坪的一家海鮮店老板突然端著手作點心默默走到后臺。“演出帶來這么多客人,我們也想贈予藝術家一點心意!”據商戶透露,音樂會期間門店客流較平日增長40%,不少車展結束后打算用餐的旅客,順帶解鎖了“聽live吃海鮮”的大虹橋新體驗。
活動現場,不少達人通過短視頻平臺同步直播,吸引不少全國網友“云圍觀”,線上流量反哺線下體驗,彈幕中除了羨慕上海的文化氛圍外,也有不少本想錯峰出行卻因此下定決心來上海逛逛的網友。
“ 我們要把‘過境流量’轉化為‘體驗流量’,在 商務區的鋼筋森林里打造開放式藝術空間。 ”新虹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 這次草坪音樂會是新虹通過文旅商體展深度融合,進一步發揮長三角“文化會客廳”功能的實踐探索,讓旅客在等車間隙邂逅藝術,讓白領在午休時刻浸潤人文,更以“文化+”模式激活消費活力。
“到大虹橋看音樂節”成打卡新選項
據悉,新虹街道今年計劃以音樂藝術季為支點,進一步打通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依托虹橋樞紐的“流量入口”優勢,整合社區、企業、樞紐各方資源,開展“文化+生活+商業”系列高品質文化活動,通過精細化布局培育特色本土文化IP,進一步在新媒體矩陣擴大聲量,讓“到大虹橋看音樂節”成為長三角文旅商體展打卡新選項。
全年無休的“文化菜單”背后,是政府搭臺、企業賦能、社群共創的精細化運營,以四季為軸打造差異化文化供給。新虹街道相關負責人透露,“音AI而生”AI歌曲創作大賽,目前已通過專家及網絡評選出20佳歌曲及5首最佳人氣獎,將在5月的虹橋國際咖啡文化節中登臺亮相。此外,已經連續多年舉行的“午間音悅匯”活動,在今年也升級為“音樂+市集”復合業態,讓白領們的午休一小時變成藝術療愈之旅。
記者:毛海萍
供稿:欣洪悅
初審:林心怡
復審:戎長春
終審:徐雷冰
轉載請注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