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變了,年輕人的想法不一樣了,加上男女比例失調了,走在大街上,總能瞧見些大齡未婚的漢子,張偉就是其中一個人。
張偉打小就是個內向的孩子,別的小孩在院子里追著跑鬧說笑時,他卻總愛躲在角落里。上了學也總是低著頭,和人說幾句話臉便漲得通紅。參加工作后,性格也沒發生多大改變……
這樣文靜內向的性格,在談婚論嫁時可吃了大虧。
他家里條件也不寬裕,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一家人擠在老舊的居民樓里。早些年父母還能托媒人給張偉介紹對象,可接觸了不少姑娘,最后都不了了之。
日子一天天過去,眼間張偉就四十出頭了,身邊的同齡人陸續成家,有了孩子,他卻還單著。
這些年父母為了他的婚事愁白了頭,可緣分就是不來,后來他們相繼抱著遺憾離開了兒子。
送別父母之后,張偉看著空蕩蕩的屋子,心里像被挖空了一塊。
又一年春節到了,街道兩旁掛滿了紅燈籠,到處都是喜慶的 “?!?字和春聯,煙花爆竹聲從早響到晚,家家戶戶都充滿了歡聲笑語。
熱鬧是他們的,張偉家的門緊緊關著,屋里沒有一點年味。又是一年佳節,張偉心里五味雜陳。
父母不在了,家里冷冷清清,但年還是要過的,于是打算給家門貼上春聯。他念過幾年書,寫得一手好字,于是找出紙筆,坐在桌前,在紙上寫下 “一三四五,六八九十”的對聯。
寫完后,他放下筆,看著這兩行數字,眼眶有些濕潤,隨即默默地將對聯貼在門上,然后回到屋里,坐在椅子上,望著天花板發呆。
第二天一早,鄰居們出門拜年,路過張偉家時,都被這副奇怪的對聯吸引住了。
“這春聯怎么寫得的啥呀?咋全是數字?跟算盤珠子似的?”“沒頭沒尾的,連個橫批都沒有!”“會不會是寫著玩的?”
穿著新棉襖的孩子們蹦跳著數數,清脆的童聲在巷子里蕩開:"一、三、四、五...六、八、九、十!"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議論紛紛。有人猜測這可能是張偉故意出的謎題,有人覺得這對聯毫無意義,還有些調皮的孩子在一旁嬉笑……
正熱鬧的時候,隔壁學校的語文老師老陳路過。他戴著老花鏡,背著雙手,看到這副對聯后,腳步停了下來。
他瞇著眼,仔仔細細地端詳著對聯,嘴里小聲念叨著數字。突然他眼睛一亮,轉頭對圍觀的眾人說:“我明白了!這對聯寫得妙啊!并且不是沒有橫批?” 大家一聽,都圍了過來,等著老陳解釋。
老陳清了清嗓子,說:“你們看,這對聯里缺了什么數字?上聯少二,下聯少七,二和七連起來,諧音就是兒妻,一首不就是少兒缺妻嘛!小張這是用數字對聯在說自己的苦日子呢!橫批我覺得就是‘孤家寡人”。
眾人一聽,這才恍然大悟,隨后紛紛點頭稱贊。
“哎呀,還是老陳有學問,我看了半天都沒明白!”“可不是嘛,這對聯看著簡單,沒想到藏著這么深的意思!”
看著這完整的對聯,眾人心里都不是滋味,一邊感嘆,一邊對張偉的遭遇多了幾分同情,于是紛紛進門給張偉拜年。
這簡單的數字組成的特殊的春聯,道出了張偉對自己人生的無奈感嘆,也讓大家看到了現實中不少單身群體的生活現狀,就像這缺了數字的對聯,不完整、不圓滿,著實巧妙。
在這熱鬧的春節里,這副對聯引發了人們對傳統婚姻觀念和現代社會婚姻困境的思考,也展現出了它獨特的魅力。
它不僅能裝點節日,更能成為人們表達情感、傾訴心聲的窗口,承載著生活的酸甜苦辣,在歲月的長河里,一直流傳下去。
如果要你來寫橫批,你會賜下哪句橫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