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國民黨的特務系統里有兩大集團,一個是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中統”,這是由國民黨黨務部門控制的特務機構,具體由陳果夫、陳立夫,朱家驊,徐恩曾和葉秀峰等人負責。一個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軍統”。這是國民黨軍隊的掌控的情報機構,具體負責人是戴笠、毛人鳳和唐縱等人負責。
我們拍攝的有關影視作品基本上都以軍統為背景,提及或者出現的高層都是以戴笠和毛人鳳為主,而對于接替戴笠出任國防部二廳廳長兼保密局局長鄭介民卻很少提及,在《潛伏》里也就是吳敬中提了一句就沒有下文了,可在軍統內部鄭介民卻是大鼎鼎,戴笠一直到死也只是少將軍銜,中將軍銜還是死后追授,毛人鳳最高軍銜也只是中將,可鄭介民卻是蔣介石整個特務系統中軍銜最高之人,二級上將,這在國民黨特務系統里是唯一的存在,作為軍統三巨頭,戴笠最晚,是黃埔六期,毛人鳳是黃埔4期, 而且這兩個人都沒有畢業,毛人鳳是生病了,戴笠是急著去東北搞情報去了。而鄭介民是黃埔二期生,在民國特務系統中,也是唯一的存在。
鄭介民,原名鄭庭炳,家境還算可以,因參加孫中山組織的瓊崖民軍被通緝,逃往馬來西亞,在報社當了編輯。在27歲時,聽說孫中山創辦的黃埔軍校招生,于是,馬上與同鄉一起報名,于是成為黃埔第二期步兵科的學員,由于成績優秀,他卻被選中去蘇聯中山大學留學,專門學習攻讀情報專業。當他得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政變”后,他立即要求回國,而且全力支持蔣介石行動,因此也得到了蔣介石的器重。
由于能力過人,鄭介民被蔣介石選在身邊擔任了侍從副官,專門從事情報工作,從此之后開始了他長達二十多年的情報工作。
1929年1月,他開始與戴笠一起去各反蔣陣營中做策反工作,鄭介民自告奮勇去策反駐軍在武漢的桂系的李宗義,要知道,這李宗義是李宗仁的族弟。最終,鄭介民成功策反了李宗義麾下桂系的幾位高級軍官,包括桂系15師的政治部主任,在“蔣桂戰爭”爆發的時候,這些人突然投靠了蔣介石,致使盤踞在湖北的十余萬桂軍倒戈,蔣介石幾乎兵不血刃地奪取了武漢。
而戴笠就沒這么幸運了,他去了西北軍馮玉祥的部隊,倒騰了半天,卻是一無所獲,回到蔣介石身邊后,鄭介民出任參謀本部的上校參謀,這時的鄭介民在蔣介石心中的地位,是遠高于戴笠的。
但1932年,蔣介石成立中華民族復興社時特務處(軍統前身),戴笠和鄭介民都在“十三太保”之內,可最后卻是戴笠當了處長,而鄭介民只擔任了個副處長,自認為能力和資歷都高于戴笠高的鄭介民,對于出任戴笠的副手自然是心中不甘。
蔣介石之所以看重,就是因為戴笠強有力的組織和行動能力,作為特務組織的最高首腦人,領導能力和組織能力是第一位的,而業務能力反而是次要的。在這一點上,蔣介石還是頗有眼光。
“淞滬抗戰”后,第十九路軍奉命開赴福建,鄭介民通過各種關系,策反了蔡廷鍇手下第一主將,他的大師兄,黃埔一期出身范漢杰,就此使得“閩變”迅速失敗,鄭介民在這次行動中是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的。
1933年鄭介民擔任了復興社華北區的區長,他親自出馬組建一個刺殺小組,包刺殺了投靠日本人的原北洋軍閥張敬堯,這也是他最為出彩的一次行動。1934年,鄭介民前往歐洲考察,他親自拜訪了墨索里尼和希特勒,回國后被任命為參謀本部的少將處長,繼續協助戴笠加強特務處的情報工作。
隨后鄭介民受蔣介石的指派,花重金收買了陳濟棠的空軍部隊,并策反了大批高級軍官,致使“兩廣事變”發生不久即宣告失敗,陳濟棠無奈之下只能通電下野。
全面抗戰爆發后,鄭介民以參謀本部第二廳第三處處長,兼任軍統局主任秘書,主管對日作戰的情報工作,1939年9月,鄭介民進陸軍大學將官班學習。1940年,鄭介民晉升為中將,因曾在蘇聯留學,又兼任了“中蘇合作情報所”的副所長。
日本偷襲珍珠港后,馬上向東南亞地區發動了進攻,香港岌岌可危,蔣介石意欲派遣鄭介民前往香港,但鄭介民分析稱香港不久就會淪陷,但蔣介石不聽,于是鄭介民托病不去,引發蔣介石的不滿;然而,香港很快就被日本人攻占,也證實了鄭介民的先見之明,這也讓蔣介石對他高看了一眼。
1942年,鄭介民擔任盟軍新加坡軍事會議代表,當這一戰區盟軍的最高統帥要堅守新加坡時,鄭介民提出了相反的意見,他認為新加坡絕無堅守的可能,只能集中兵力,退守馬來西亞,可惜,他的意見沒有被采納,而后來形勢的發展,都印證了鄭介民的先見之明。接著,他又被蔣介石指定參加了重慶舉行的中美聯合參謀會議,擔任情報方面的聯絡工作,后來,他被派到了印度等地,協調中方與盟軍聯合的對日作戰。雖然鄭介民沒有直接指揮過部隊作戰,但鄭介民的軍事素養和戰略眼光是值得稱道的。
1943年,鄭介民跟隨蔣介石參加了“開羅會議”,負責蔣介石的安全及保密工作,1944年,又兼任了東南亞盟軍的聯絡官,神奇的是,他預判到盟軍將在諾曼底登陸的戰略部署,讓美國人大為驚奇。
日本無條件投降后,鄭介民擔任了“賠償委員會”的委員,國共內戰開始時,他同葉劍英和美方人員一起,任軍調處執行部國民黨方面的代表。戴笠死后,軍統改組為“國民黨中央保密局”,鄭介民在以退為進的毛人鳳支持下,當上了保密局長,但是,他的領導能力是遠不及戴笠的,鄭介民掌管軍統,但是毫無建樹,二者之間能力形成了一個最鮮明的對比,這也導致了保密局在整個解放戰爭中,不僅碌碌無為,也沒有大的發展。
毛人鳳之所以支持鄭介民成為保密局長,首先就是在資歷上,他與鄭介民就不是一個層次,在蔣介石的信任程度上,也存在著差距,但是,毛人鳳知道鄭介民的能力不如他,所以干不長,果然,兩年后鄭介民就被調任為國防部常務次長,毛人鳳繼任了保密局長。
他有著精準和長遠的戰略眼光,極其喜歡鉆研軍事謀略,有著極為敏銳的政治頭腦,他是軍事情報專家及軍事謀略家,也是一位軍事理論家,這在國民黨中是公認的。
鄭介民國民黨軍中有一個特點,就是“懼內”、他對于媳婦柯漱芳已經到了畏妻如虎的地步,這里面關鍵是柯淑芳的家庭背景不可小覷,她的父親做官母親是商人。柯淑芳為鄭介民生下了八個子女,所以鄭介民一生也沒有任何緋聞,這在軍統內部也是極為少見的。蔣介石敗退臺灣后,鄭介民改任“國防部參謀次長”,1954年,他又被任命為任“國家安全局局長”,并晉升二級陸軍上將,成為國民黨特工系統中唯一的上將,但卻沒有任何實權,不過是位高權不重。
1959年,鄭介民在臺北去世,時年62歲,蔣介石親臨悼念現場,并頒發了褒獎令,追授其為陸軍一級上將。
鄭介民這個人理論知識足夠,在軍事理論方面無可挑剔,這人絕對大家,但是蔣介石就一直不讓他掌兵,無論任何時候蔣介石對于鄭介民這個人都是表示信任的。但為何不讓領兵實在是難以理解。
鄭介民作為一名長于謀略而短于實操的特務頭子,他并沒有太多直接和顯眼的血債,在國民黨軍的高級戰將中,黃埔前兩期占有很大的比例,極少有人從事特務工作,鄭介民是唯一的一個,以他的軍事能力如果直接部隊也許會有另一番局面。
我是清水阿嬌,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