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犯癲癇別慌!這個老藥方讓病情穩穩控制住!
癲癇,也叫癇癥、羊癇風,是一種精神疾病。病根在于臟腑受傷,影響了大腦的正常功能,導致突然發病。發病時,人會突然失去意識,摔倒在地,不省人事,眼睛往上翻,口吐白沫,四肢抽搐,還可能發出怪叫,過一會兒又跟正常人一樣了。明代魯伯嗣在《嬰童百問》里說,小孩得癲癇,多是因為小時候身體弱,被風邪入侵,或是受了驚嚇,再加上喂養不當,最后經絡不通引發的。發病時,孩子會神情呆滯,眼睛直勾勾的,臉會不自覺抽搐,嘴巴緊閉流口水,肚子發脹,手腳也會不停地抽搐。
從中醫的角度看,“肝主筋”,像面部抽搐、手腳抽搐這些癥狀,都和肝有關。但肝的性子剛烈,不能用太猛的藥壓制,得滋養肝陰、潛藏肝陽,用柔和的辦法引導調理。張仲景《傷寒論》里的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就特別適合用來治癲癇。
我之前治過一個10歲的男孩小劉,他得癲癇三四年了,每隔三五天就發作一次。一犯病就全身抽搐、口吐白沫、不省人事。吃卡馬西平、妥泰這些西藥,都沒啥效果。后來經人介紹,來我這兒看病。我用和解肝膽、潛陽熄風的辦法,給他開了這個藥方:
柴胡、黃芩、清半夏、茯苓、天麻、鉤藤、僵蠶、地龍各10克,龍骨、牡蠣、靈磁石、石決明各35克,桂枝、大黃、甘草各5克。每天煎一劑,分兩次喝。
這個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是小柴胡湯加上龍骨、牡蠣、大黃、桂枝、鉛丹組成的。古人對這個方子評價很高,《傷寒貫珠集》說它能解表、除身重,還能鎮住煩躁和驚嚇;《傷寒論類方》說它能化解肝膽的驚痰,治癲癇和心悸特別有效;《類聚方廣義》說它能治癲狂,還能減少癲癇發作。
我在原方基礎上,加了天麻、鉤藤平肝降逆,僵蠶、地龍化痰散結、止痙,磁石、石決明安神。這些藥搭配在一起,藥效更強了。小劉喝了10劑藥后,癲癇發作次數明顯減少,從原來幾天一次,變成一周一次。效果好,我就沒換方,繼續讓他喝。又喝了10劑,變成一個月發作一次。喝到30劑的時候,病情徹底控制住了,好幾個月都沒再發作,后來他都能正常上學,智力也和其他孩子一樣。
還有個31歲的許女士,也被癲癇折磨了8年。她每次都在晚上發病,發作時間不固定,有時一周一次,有時一兩個月一次。發病時,她意識清醒,但說不出話,也動不了,左腿抽搐,口水往右邊流,差不多5分鐘后才能恢復。她平時手腳還發涼。我還是用柴胡龍骨牡蠣湯,加了天麻、鉤藤、僵蠶這些藥材,讓她每天煎一劑,分兩次喝。喝了30劑后,她的癲癇就很少發作了。
再次提醒:這些藥方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千萬不能自己隨便用,一定要找專業的中醫看過,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