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中國訊(嚴東華)近年來,湖南省祁東縣以婚俗改革為突破口,將移風易俗與基層治理、民生保障深度融合,推動文明新風浸潤城鄉,同時以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助力縣域經濟振興,交出了一份“文明提質、民生增溫、發展增效”的亮眼答卷。
破舊立新,婚俗改革引領文明新風尚
祁東縣直面農村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婚俗頑疾,構建“三級聯動”改革體系,成立縣、鄉、村三級婚俗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將抵制高價彩禮、倡導婚事簡辦寫入村規民約,并通過黨員干部帶頭簽訂承諾書、舉辦集體婚禮等舉措強化示范引領。2024年5月20日,28對新人參加全縣首屆青年集體婚禮,以“零彩禮”新風尚為愛“減負”,帶動全縣婚宴酒席規模普遍控制在10桌以內,紅事支出下降超60%。
在蔣家橋鎮龍興村,荷花園景區變身婚俗改革“愛情打卡點”,村部廣場設立文明婚俗宣傳長廊,引導新人自覺踐行簡約婚禮。河洲鎮祥和村則通過“道德積分銀行”量化村民參與度,將婚俗改革與“模范家庭”“好婆婆好媳婦”評選掛鉤,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據統計,2023年以來,全縣累計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超10萬份,婚嫁彩禮“限高”標準覆蓋90%以上行政村,群眾滿意度達98%。移風易俗與經濟發展形成良性互動。2024年,全縣獲評“省級美麗鄉村”2個,文旅消費新場景吸引游客超百萬,文明婚俗與文旅產業共榮共生。縣民政局局長王志英表示,下一步將健全“喜慶新規”標準體系,推動婚俗改革與鄉村振興、基層治理深度融合。
民生筑基,民政服務織密幸福保障網
在推進婚俗改革的同時,祁東縣持續夯實民生保障基礎,構建“大救助+精準服務”體系。2023年,全縣發放城鄉低保資金8500萬元,惠及困難群眾2.58萬人;實施臨時救助7390人次,發放救助金750萬元;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提升至每人每月80元,全年發放補貼超2100萬元。創新推出的社會救助“掌上辦”服務,實現低保、特困等業務線上辦理,累計受理申請1594戶次,辦結率達97%,趙高生等行動不便群體足不出戶即可享受政策溫暖。
養老服務方面,全縣完成9所敬老院消防改造,建成16個村級互助式養老服務中心,為312戶困難老人實施居家適老化改造。2024年,祁東縣更將養老服務列為重點民生項目,計劃投入1.54億元建設預制菜加工車間及冷鏈物流設施,打造“智慧養老”服務體系,爭創省級養老服務示范縣。
產城融合,重點項目激活發展新動能
婚俗改革釋放的文明紅利,與縣域經濟振興同頻共振。2024年,祁東縣實施重點項目68個,總投資達398.87億元。湘食雙茂食品公司屠宰加工項目建成后,年產值將突破50億元,帶動就業500人,成為大灣區“菜籃子”直供基地;總投資26.59億元的垃圾焚燒發電廠年處理垃圾14.6萬噸,年發電6300萬千瓦時,破解“臟亂臭”難題的同時實現資源循環利用。犬木塘水庫祁東灌區工程作為縣域最大單體水利項目,建成后可灌溉37.8萬畝農田,惠及9個鄉鎮,徹底解決資源性缺水瓶頸。
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賦能長效發展
以“五社聯動”機制為抓手,祁東縣將婚俗改革融入基層治理。26個鄉鎮社工站構建“黨建+社工”服務體系,開展婚姻家庭輔導、婚前心理疏導等服務5000余人次;村級紅白理事會實現全覆蓋,事前告知、事中監督、事后算賬的閉環管理,讓文明操辦成為新常態。2024年春節前夕,全縣開展“敲門行動”走訪困難群眾1.1萬人次,發放棉被、糧油等物資,同步排查安全隱患1800余處,實現民生關懷與安全治理雙提升。
文明之花綻放幸福祁東
從移風易俗到民生保障,從產業升級到生態治理,祁東縣以婚俗改革為切入點,繪就了一幅“文明潤心、發展惠民”的生動圖景。2023年,全縣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8%和7.5%,文明村鎮創建率達85%,群眾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未來,祁東將繼續以“小切口”推動“大變革”,讓文明新風吹暖千家萬戶,為鄉村振興注入持久動力。
(通訊單位:湖南省祁東縣民政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