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呂新濤)7月23日,咸陽市舉行“打硬仗 求突破 決戰決勝‘十四五’邁出建設現代化‘西部名市絲路名都’更大步伐”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九場)。咸陽市民政局、市衛健委、市醫保局相關負責人就各自領域取得的成績進行了介紹。
咸陽民政:筑牢兜底保障網,托起幸福夕陽紅。
近年來,聚焦“困有所助”與“老有所養”,咸陽民政以務實舉措織密民生保障網,讓溫暖直抵民心。
兜牢底線,分層救助解民憂。面對困難群眾的急難愁盼,咸陽構建起多層次、立體化的社會救助體系:
基本救助強支撐:今年上半年發放救助金4.41億元,為21.78萬名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構筑堅實防線。
專項救助解難題:聯動多部門籌集7.2億元,精準化解困難群眾在教育、醫療、住房、就業等領域的實際困境。
急難救助顯速度:建立“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機制,推行“六辦共助”,上半年發放臨時救助金近1100萬元,及時響應12808人次突發困難。
社會力量廣參與:1118家社會組織投入1.41億元,惠及困難群體58.47萬人次,愛心暖流在城市間涌動。
咸陽更將防返貧作為重中之重,在全市推行防止返貧幫扶和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兩項政策”銜接并軌,對9944戶重點監測對象動態幫扶,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創新“大數據比對+鐵腳板摸排”,精準認定并救助低收入人口4100人。
借力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東風,城市特困供養、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等6項救助標準已與西安看齊,秦都、渭城兩區更實現低保、特困供養城鄉統籌并全面對標西安,讓一體化紅利真正惠及困難群體。持續開展的“愛心民政、情暖民生”活動,動員干部走訪慰問困難群眾16.79萬人次,發放款物價值超千萬元,傳遞著黨和政府的深切關懷。
托起幸福,養老服務再升級。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道路上,咸陽步履堅實:
體系構建明方向:去年10月,《咸陽市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及服務清單正式出臺,從物質幫助到照護服務,27項舉措清晰勾勒出縣鎮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藍圖,推動資源向老人“周邊、身邊、床邊”匯聚。
設施供給提質效:投入3.2億元,建成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機構46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205個、農村互助幸福院850個、區域養老中心50個。通過新建、改造等“四個一批”方式,新增床位13418張,全市養老床位總數近3萬張,其中護理型床位占比62.6%,遠超省定標準。完成5026戶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讓居家養老更安全便捷。針對“吃飯難”,建成148個助餐點并投入補貼963萬元。
關愛服務暖人心:上半年發放高齡補貼1.95億元,惠及49萬余名70歲以上老人;為城鄉低保家庭中重度和完全失能老人發放專項補貼。建立領導干部走訪慰問百歲老人、特困老人制度,為1.13萬名特殊困難留守老人提供上門關愛,為5152名分散供養特困老人落實照料人。323支老年志愿服務隊活躍基層,“銀齡行動”服務群眾超10萬人,咸陽更成為全國老齡工作聯系點。
銀發經濟添動能:渭城區智慧健康養老產業基地建成,打造老年產品“一站式”平臺,康復輔具納入以舊換新補貼范圍。培育“不老幫”等本土養老品牌和26家高星級機構,積極拓展養老產業合作。成立陜西智慧養老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構建“政企校”協同機制,力促事業產業雙融雙贏。
咸陽醫改:“三向發力”,織密群眾健康網。
聚焦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咸陽衛健以資源均衡布局、三醫協同治理、資源上下互通為突破口,全力構建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讓群眾健康獲得感觸手可及。
織密“15分鐘就醫圈”,破解看病難。咸陽瞄準“大病不出市、常見病不出縣、小病在基層”目標,構建起層次分明的醫療服務網絡:
市級醫院強引領:借力西安—咸陽一體化,與西京醫院等共建40個醫療聯盟,組建300余人西咸專家庫。6家三甲醫院建成國家級重點專科13個、省級46個,打造出泌尿外科、眼科、骨科創傷等六大特色專科聯盟。
縣級醫院提能力:11個縣醫院全面建成急診急救“五大中心”,7家入選國家“千縣工程”名單。建成市級重點專科102個、質控中心259個,7家縣級中醫院達二甲水平,縣域診療能力顯著提升。
基層網底更牢固:8個縣啟動縣域醫療次中心建設,176家鄉鎮衛生院實現中醫館全覆蓋,148家可開展住院服務。建成村衛生室中醫閣270個,65%的村衛生室可提供中醫藥服務,7個慢病管理示范區讓基層健康管理更規范。
深化“三醫協同治理”,緩解看病貴。咸陽創新機制推動醫療、醫保、醫藥改革同頻共振:
機制破壁:市縣兩級實現一名政府領導統管“三醫”,建立衛健、醫保、財政、人社四部門定期會商機制,確保政策協同發力。
醫保控費:聯合整治大處方、違規收費,在醫共體內推行“結余留用、超支分擔”機制。145家一級以上定點醫院實施按病種付費改革,推動醫保資金向基層、醫共體和中醫藥傾斜。
藥品惠民:聯動推進集采藥品進醫院、進藥店、進基層,擴大藥品耗材集采覆蓋面,切實降低群眾用藥負擔。
激活人才:全面落實“兩個允許”,在醫共體內探索編制統籌使用與人員動態調整,市級醫院實行績效工資總量動態核定,釋放醫務人員活力。
打通“資源上下互通”,提升服務效能。咸陽以緊密型醫聯體建設暢通醫療資源“雙循環”:
城市醫療集團促融合:市中心醫院、第一人民醫院分別與秦都、渭城區醫院組建緊密型醫療集團,搭建心電、影像、檢驗、急救“一張網”,實現三級醫院術后康復轉診至區級醫院,優質資源有效下沉。
縣域醫共體強根基:11個縣(市)全面啟動15個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彬州市創新“一院四區”模式,實行總院一體化管理;涇陽縣建設醫療調度中心和人才培訓基地;乾縣打造縣鎮村全覆蓋“心電一張網”,9個縣實現縣鎮心電互聯,5個縣實現“鎮檢查、縣診斷”。
人才下沉補短板:通過蘇陜協作、三級醫院對口幫扶等渠道,累計下沉醫務人員400余名,開展基層培訓7600余人次,近三年為縣以下招聘醫學畢業生656人。188項新技術新項目在基層落地生根。
咸陽醫保:織密保障網,托舉民生健康夢。
聚焦群眾看病就醫的“關鍵小事”,咸陽醫保以制度創新打破壁壘,以服務優化破解難題,讓醫療保障網越織越密,托舉起百姓穩穩的健康幸福。
破壁壘:長效機制讓“全民參保”更有溫度,面對人口流動加速、就業形態多元的新挑戰,咸陽醫保打出政策組合拳:
打破戶籍藩籬:全面放開參保戶籍限制,落實持居住證參保政策,確保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大學生、靈活就業者等群體“應保盡保”。
精準兜底幫扶:對低收入人口實行分類資助參保,落實失業人員醫保繳費政策,擴大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家庭共濟范圍,全市參保率穩定在95%的高位。
打通轉移堵點:推動西安—咸陽職工社保年限互認,助力人才流動;將新業態從業者、港澳臺居民等納入參保范圍,縮短靈活就業人員待遇等待期,取消醫保退休待遇與養老金掛鉤限制。今年以來,6741件醫保關系轉移接續高效辦結,流動就業者后顧無憂。
通血脈:異地結算解群眾“墊資跑腿”之憂。針對群眾異地就醫報銷難、墊資壓力大的痛點,咸陽醫保實現三大突破:
結算場景全覆蓋:從住院延伸至門診統籌、慢特病及個人賬戶使用,省內異地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實現跨統籌區“家庭共濟”。
費用類型全納入:藥品、檢查、化驗等費用全部納入異地直接結算范圍,惡性腫瘤放化療、尿毒癥透析等10類門診慢特病患者享受直接結算服務。
群眾體驗大提升:今年以來,跨省異地直接結算達22.2萬人次,基金支付1.02億元,真正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奔波”。
增福祉:制度擴面托舉“全生命周期”健康。回應生育支持與特殊群體需求,醫保政策持續釋放溫度:
生育保障再升級:靈活就業女性參保職工醫保即可享受生育待遇,津貼直發個人;居民醫保將產前檢查納入門診保障;13項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報銷,職工、居民報銷比例分別達70%和60%。
防貧底線更牢固:聯動民政、農業農村部門建立醫保風險動態監測機制,對高額醫療負擔患者精準幫扶。通過提高救助封頂線、降低起付標準,困難群眾救助水平提升20%;對特困、低保等群體實施大病保險傾斜政策,累計救助15萬人次,支出資金6563萬元,堅決阻斷“病根”變“窮根”。
責任編輯:安心 審核:楊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報料關注西北信息報微信公眾號(xbxxbwx)留言或加編輯微信號:y609235490 投稿郵箱:xbxxbxmt@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