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搞了個大動作——全面叫停洋垃圾進口。這一政策落地后,不少依賴垃圾出口的國家可不干了,聲稱遭受了上百億損失,要求中國撤回禁令。
可中國這邊也不是好欺負的,經濟學專家溫鐵軍更是直接回懟:“輪不到你發言。”
那么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獲取資源的“捷徑”·】——?
在改革開放的初始階段,中國制造業便開始迅速發展,不過當時工業根基尚不穩固,各類原材料供應也捉襟見肘,這些短板嚴重阻礙了制造業前進的步伐。
在這種情況下,洋垃圾里包含的廢塑料、廢金屬等,意外地成為突破資源瓶頸的“捷徑”。
就拿廢塑料來說,美國每年都有大量廢塑料輸往中國。進入中國后,這些廢塑料經過一系列處理,被制成了打火機外殼、塑料顆粒等日常生活用品。
圍繞廢塑料的回收利用,國內逐漸形成了一條涵蓋“從海外進口、在國內細致分揀、專業加工處理,再到制成產品出口”各個環節的成熟產業鏈。
這種模式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更催生了龐大的就業市場——僅廢舊回收行業就直接吸納超2000萬農民工,若算上衍生行業,從業者規模更為可觀。
而且部分企業通過拆解進口二手設備獲取關鍵技術,如船舶、發動機等,間接推動了工業技術積累。
而發達國家熱衷于將垃圾傾銷至中國,其本質是打著“貿易”幌子,將本國本應承擔的環境治理責任與成本,悄無聲息地轉嫁給其他國家,實現環境成本外部轉移。
以美國為例,其國內垃圾處理流程復雜、標準嚴苛,每噸垃圾的處置費用高達100美元。而將垃圾出口至中國后,美國既無需支付這筆高額的環保開支,還能從政府針對垃圾出口的扶持政策中獲取補貼收益,可謂“一舉兩得”。
在再生塑料的國際流向中,中國同樣成為主要“接盤方”。數據顯示,歐盟27國所產生的再生塑料里,有87%最終流向了中國市場;英國產生的廢塑料,三分之二都依賴中國進行后續處理。
這種高度依賴的局面,使得中國在不知不覺中淪為全球垃圾貿易鏈條里的“最終歸宿”,被迫承受著本不該承受的生態壓力。
垃圾出口還形成了隱蔽的經濟利益網絡。美國的垃圾回收企業,借助向中國出口垃圾,成功甩掉了堆積如山、難以處理的塑料廢棄物這一“燙手山芋”;物流企業則通過承擔垃圾運輸任務,賺取了可觀的運輸費用,更有甚者,部分物流商在運輸過程中非法夾帶其他貨物,借此攫取更為豐厚的非法利潤。
這種打著“貿易自由”旗號的“垃圾生意”,讓發達國家在持續維持高消費、高浪費生活模式的同時,得以將環境污染的苦果“外包”給其他國家,自身依舊維持著表面的環境光鮮。
?——【·慘痛代價·】——?
但洋垃圾帶來的代價同樣觸目驚心。在洋垃圾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
以電子廢棄物為例,其包含的鉛、汞、鎘等重金屬在拆解過程中會滲入土壤,導致土地重金屬含量超標。
廣東某地曾因采用“酸洗”“燒板”等原始方法處理電子垃圾,造成河水污染、土壤酸化,部分區域重金屬污染持續時間超過二十年。
此外,塑料垃圾的焚燒會產生二噁英等劇毒物質,直接污染大氣環境,而填埋處理則導致土地資源被長期占用,加劇了環境治理的負擔。
而且洋垃圾還有可能攜帶病菌和有毒物質。未經消毒的醫療垃圾、舊服裝可能攜帶結核桿菌、肝炎病毒等病原體,處理工人因長期接觸此類物質,罹患呼吸系統疾病、皮膚感染甚至癌癥的風險顯著升高。
?——【·禁令的頒布·】——?
因此隨著中國經濟實力提升和環保意識覺醒,政策發生根本性轉變。
2017年國務院發布《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2021年正式全面禁止固體廢物進口。
禁令實施后,發達國家長期依賴中國處理其回收垃圾的局面被徹底顛覆。以美國為例,2017年其向中國出口的廢塑料達730萬噸,禁令實施后,大量可回收物因無處可去而堆積在港口或填埋場。
英國同樣面臨困境,其回收行業過去將中國視為“便捷的垃圾箱”,禁令后不得不投入巨資升級分揀技術。
有的國家想既然中國不接受了,就想著出口到別的東南亞國家,但馬來西亞、越南等國很快跟進限制措施,導致垃圾處理鏈進一步斷裂。
這無疑讓那些發達國家惱羞成怒,更是有美國官員指責中國違反世貿組織義務,應該尊重“貿易自由”。
對此中方回應強調禁令符合《巴塞爾公約》精神,并敦促美國承擔自身責任。溫鐵軍教授更是毫不客氣的回懟對方:“中國不是你們的垃圾場,還輪不到你們發言?!?/strong>
中國禁令迫使發達國家直面自身產生的垃圾,減少了一次性塑料使用。從長遠看,這有助于推動全球向循環經濟轉型,但短期陣痛不可避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