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張勇:航天車工匠心筑夢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羅亮亮
4月28日,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貴州航天林泉電機有限公司數控車工張勇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從北京載譽歸來,張勇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他說:“收獲這份榮譽,我深深感受到黨和國家對我們一線技能人才的關懷與重視。”這份榮譽于他而言,絕非終點,而是嶄新的起點。他深知,未來任重道遠,將繼續在“傳幫帶”人才培養工作上精耕細作,精心培養人才、用心帶好隊伍,同時深入鉆研“高、精、尖”加工技術,為強軍興軍和貴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2001年7月是張勇車工生涯的起點。初入公司,師父那句“車刀是車工的靈魂,只有把刀磨好了才能出好零件”,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此后23年,他始終將這句話銘記于心,在不斷錘煉中,練就一身精湛技藝。
2016年10月,“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精準對接,那款發揮了重要作用,直徑不足30毫米、厚度僅與一張A4紙相當的精密微特電機,正是張勇巧手“縫制”的杰作。
張勇說:“這款產品對裝配間隙精度的要求極高,加工過程中非常考驗雙手的敏感度和技藝。”
在面對某型產品導引頭關鍵零件機殼的加工挑戰時,張勇展現了非凡的技術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項任務要求加工出壁厚僅0.2毫米的高精度薄壁件,難度之大,讓合格率和效率一度成為瓶頸。
然而,在張勇的潛心攻關下,他通過精心設計輔助工裝、改進切削刀具角度,使產品合格率從50%躍升至98%,加工效率提升了3倍。
張勇的職業生涯是不斷創新的過程。他帶領團隊相繼攻克了“超高精度零件加工”等40余項加工難題,完成技術革新20余項、數控技術優化200多項,總結提煉加工工法3項,獲國家專利1項、全國總工會職工創新支持項目1項,發表論文4篇,為公司創造經濟效益1863萬元。
在林泉電機,張勇是一名普通職工,也是大家身邊的榜樣、團隊進取的標桿。2015年,張勇技能大師工作室建立;2020年,貴州省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獲批;2022年,他被授予貴陽市“筑城工匠”稱號……他的每一個成就,都是對職工群眾立足崗位、創新創效的有力號召,都是對工匠精神的最好詮釋。
自“張勇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建立以來,他帶領團隊根據公司的生產任務積極開展項目攻關和技術革新的征程,累計完成50多個技術攻關和技術創新項目。工作室先后培養出高級技師8人、技師8人、高級工6人、貴州省技術能手4人。
去年7月,入選全國總工會2024年首批大國工匠培育對象名單,張勇感覺到自己肩上的擔子更重,責任更大了。他說,團隊正以大國工匠培育工作為契機,加強專業技術等方面學習,補短板、強弱項,促進團隊成員“工匠五力”和綜合素質不斷提升,切實踐行“奉獻航天、服務社會、助力行業”的宗旨。
來源:貴州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