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羅兩口子最近老吵架。
女方說指責小羅說,“人家男人動不動就是年入50萬,男的負責賺錢養家,女的負責貌美如花,你看看你,一個月工資6000,我跟著你吃糠咽菜,我真是倒了八輩子霉。”
小羅喪著臉,低著頭喝悶酒,不敢吭聲。
隔壁的李大爺聽不下去了,開口就是一句懟:閨女,這網上人人賺錢都像喝水一樣簡單,個個都是腰纏萬貫,可你不知道,現實中絕大多數人連10萬存款都拿不出來。
這不是李大爺瞎說,央媽最新“排查”結果,無情地揭開了殘酷真相:全國能拿出50萬現金的家庭,竟然不到0.4%。
乍一看,老百姓都挺有錢的,按三口之家算,一個小家庭存款都高達30萬了。然而,這看似可觀的平均數背后,卻隱藏著巨大的差異——存款斷層現象十分嚴重:
其中,70%的家庭存款低于20萬。存款數額達到50萬的家庭,僅占全國的0.37%。
相當于全國4.9億個家庭中,只有大概180萬戶家庭存款達到50萬。
至于存款100萬,占比大概只有0.1%,說白了,你看到網上個個富得流油,實則許多人,卡里連10萬元存款都拿不出來。
01、為啥多數人存款少?
1、錢都養了房子,沒余額存。
比如,居民部門杠桿率已經突破67%,在一線城市,有37%的家庭每月還貸占比收入60%以上。
年輕人每個月工資一到賬就得先還房貸,剩下的錢也只夠維持基本的生活,這樣的現象嚴重擠壓了家庭的儲蓄空間。
更為糟糕的是,超過70%的家庭唯一的資產就是房子,一旦急需要錢,房子可能打折都賣不掉,就會陷入流動性陷阱。
2、收入漲不過物價
2024年個稅收入同比下降9.2%,基層打工人的實際收入出現了不增反降。與此同時,收入分化現象也愈發嚴重,前10%的家庭掌握著67%的存款,而底層40%的家庭僅擁有9%的存款。
這樣一個差異化,更讓普通家庭積累財富的速度越來越慢。
3、消費盛行、存款難
都提倡超前消費,什么新款手機攀比,網紅打卡點,很多人工資一到賬就迅速被花光,淪為月光族。
4、財富分化
據說當前2%的家庭擁有80%的存款,而另外有超一億人存款為零。財富分化愈發明顯。
一方面富人靠代際繼承等可以輕松實現財富積累。
另一方面多數人窮人只能靠工資,苦苦掙扎。
02、存款現狀改變購房邏輯
這里,我們要重點提到一組因果循環:
1、買房從“財富階梯”變“債務墳墓”。
在一線城市,50萬首付只夠買到郊區的老房子。一旦入手房產,每月就要面臨超高的月供,甚至占比收入高達70%,讓生活品質大打折扣。
比如深圳碼農小李,月入3萬看似高收入,但是每月還貸2萬,存款也從過去的150萬縮水到5萬。而每月的房貸更像一座沉重的大山,壓得他喘氣都難。
2、購房決策更理性。
疫情以后,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到存款的重要性,76%的家庭推遲了購房計劃,都傾向于儲蓄,以應對不確定性。
掏空家底買房已經成為歷史,年輕人寧愿租房,也不愿意掏空父母的養老錢。結果呢?很多地區甚至出現了控制率飆升,一到晚上點燈率甚至不足30%,跟個鬼城一樣,無人問津。
3、房貸利率下降不等于買房窗口。
央媽、地方都在降低買房門檻,但開發商的資金斷裂風險依舊存在。
深圳某地王項目售價12萬一平米才能回本,但周邊二手房僅8萬。
這樣巨大的價格落差,讓許多人對買房持觀望態度。
03、普通人該如何應對?
1、發工資先做四件事:
存錢罐(30%)、理財包(30%)、生活費(30%)、保險金(10%),同時,開通自動轉賬功能強制儲蓄,拒絕月光誘惑。
2. 房貸瘦身:
建議小城市房子換核心區小戶型,降低房貸壓力。另外,合規前提下,可以找銀行談利率,比如用“經營貸置換房貸”,說不定能降低一些壓力,但要警惕政策風險。
3. 錢生錢攻略:
風險承受范圍內投資,比如國債、大額存單年息2%左右,總比活期強,還能對沖通脹。
4. 保障托底
建議醫保外補充商業保險,對沖意外和大病支出。有條件還可以考慮年金險,為自己的養老生活留足保障。
央媽的這個調查數據——90后開始"躺平"不結婚,60%的收入用于還貸,5億人存款為零…很多人都開始存款焦慮了。
但與其焦慮不如行動:少看種草視頻,關掉信用卡,每月強制儲蓄。
畢竟在存款裸奔的時代,錢包里多留一分錢,就多一分應對生活的底氣。
你說是不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