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重慶市萬州區公安局組織開展了離退休干部“榮勛·重回警營憶崢嶸歲月”主題活動,邀請100余名離退休干部回到警營,通過參觀警史館、萬匯智警實驗室、偵查中心等,重溫奮斗歷程,見證公安科技發展。這場充滿溫情的“回家”活動,既是對老一輩奉獻者的崇高致敬,更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初心對話。
回家的路用心良苦
為了這場重逢,區公安局成立了專項工作組,進行了精心籌備。早上9點多,一樓會議室內已是一片歡聲笑語,老同志們陸續抵達,在工作人員引導下簽到、領取紀念冊。翻開精心制作的紀念冊,一張張泛黃的老照片瞬間喚起了無數回憶。“張隊!這不是咱們當年最早的辦公場所嗎?”“老所長,身子骨還這么硬朗!”老同志們熱情相擁,互道問候。局領導們親切地與每位老同志握手寒暄,“歡迎回家”的問候聲此起彼伏。在溫馨的氛圍中,這場特殊的“回家”之旅正式拉開序幕。
警史館作為此次活動的核心環節,更是準備充足。今年年初,萬州警史館正式面向全體民警輔警開放,它以“時間為主軸、事件為線索、發展為主線”,通過29個主題板塊和640余件珍貴文物影像資料,將1949年建立至今的萬州公安史,濃縮成了一部波瀾壯闊的奮斗史詩。
老同志們駐足凝視,你一言我一語,紛紛回憶起當年的崢嶸歲月,一旁的解說人員甚至都插不上話。“老前輩們,我們該去下一個展區了。”“別急,小同志你過來,你知道當年我們是靠什么裝備把這個案子拿下的嗎……”
就這樣,參觀完警史館后,幾名解說人員仿佛跟隨離退休干部的足跡,把近幾十年的萬州公安史重走了一遍。他們說,這次自己不是解說員,而是聆聽者,這次活動也不是簡單的參觀,而是一次精神交接。
重返警營見證發展
走進萬匯智警實驗室,科技感撲面而來,極具未來感的藍白色調空間讓老同志們眼前一亮,巨大的弧形主屏幕上,數據如星河般流淌,這里便是區公安局的“智慧大腦”。
“實驗室開發的無人機主動播報遠程識別信息技術模塊,有助于我們發現空中的任何飛行物體,隨后迅速指派就近警力處置,我們的這項技術已通過國家專利公示。”情指中心民警稱。大屏幕上,無人機的實時飛行軌跡清晰可見,民警輕點鼠標即可調取詳細數據。老同志們感受到了科技為公安工作帶來的巨變,紛紛贊嘆不已。
來到偵查中心,在反詐綜合整治區的大屏上,詐騙電話攔截數據實時更新,預警模型不斷優化算法;研判偵查區里,民警正通過多維度數據分析鎖定案件線索;視頻分析工作臺前,智能技術正在快速比對海量監控畫面。“這些技術手段,讓破案從大海撈針變成了精準定位。”老同志們回憶起當年靠走訪摸排破案的經歷,再看看現在的技術支撐,不禁豎起了大拇指。
移步至攝影書畫展區,參觀節奏頓時舒緩了下來。這里展出的200余幅攝影、書法、繪畫作品,全部出自民警輔警之手。他們用鏡頭、文字和繪畫,記錄著同事們深夜執勤的身影,書寫著從警誓言的赤膽忠心,描繪著訓練場上的颯爽英姿。
一次回歸新的出發
參觀完畢,大家合影留念。區政府副區長、區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羅強站在隊伍前方,望著眼前的老同志們深情地說道:“你們是萬州公安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你們用忠誠和擔當書寫了萬州公安的光輝歷程。我們將繼續傳承精神,用新作為、新業績,回報你們的期望和重托!”現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傳承的薪火在這一刻熊熊燃燒。中午,老同志們在食堂共進午餐。區公安局黨委副書記、政委曾曉雪環視著滿堂白發與藏藍警服交相輝映的景象,提議全體民警起立,“這里的每一位老同志都是我們的師長、前輩,讓我們用最熱烈的掌聲,歡迎我們的老戰友、老前輩回家吃飯!”話音剛落,雷鳴般的掌聲經久不息,許多老同志不禁熱淚盈眶。
合影結束后,老同志們依依不舍地話別。有人叮囑后輩們“工作再忙也要注意身體”,有人留下聯系方式說“有需要隨時找我這個老家伙”。這場跨越年代的團聚,不僅讓老同志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更讓年輕民警深刻體會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責任與榮耀。
重慶市萬州區公安局供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