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日友好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肖飛被妻子谷某實名舉報婚內出軌多人,其中包括28歲的年輕規培醫生董襲瑩。
舉報信中提到,肖飛利用職權為董襲瑩謀取規培特權等違規行為,事情曝光后,在網上迅速引起熱議,隨后,董襲瑩的家庭背景、學歷、升學路徑等細節全部被網友們扒出,與此同時,協和醫學院“4+4” 博士培養模式也遭到質疑。
協和“4+4”模式最早于2018年啟動,并于2019年正式推行“4+4試點班”,該模式是效仿美國的“4+4”臨床醫學教育模式,即要求報考醫學院的考生須完成4年大學本科學習,通過醫學院入學考試后,再接受4年制醫學院教育,成績合格者直接授予醫學博士學位。
“4+4”模式出發點是好的,可以讓那些本科非醫學專業、但又對醫學有意愿的優生,直接跳過本科階段的5年醫學學習,用4年的時間讀完博士,讓更多學科復合人才進入醫療領域,給醫學界帶來不一樣思路。
試點班一年2次招生,分為春招和冬招,其中春季招生面向國內清華、北大、人大等37所高水平大學的本科推免生;冬季招生則面向國內外高水平大學本科生,在學歷上,要求申請人本科必須畢業于世界前一百的知名大學。
但問題就出現在董襲瑩的學歷上。
公開信息顯示,董襲瑩本科就讀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2025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34名),主修經濟學,2019年本科畢業,海歸之后經過協和醫學院的“4+4模式”培養,2023年被授予博士學位。
然而,這一說法遭到網友們的質疑。有網友指出,董襲瑩本科畢業院校是哥倫比亞大學隔壁的巴納德學院,該學院是哥倫比亞大學的一所獨立學院,畢業生的畢業證書上會蓋有哥大與巴納德學院的公章。
如果不說,很多人會誤以為巴納德學院是哥大的分校。
實際上,巴納德學院跟我們國內的一些獨立學院差不多,比如東南大學成賢學院、廈門大學嘉庚學院等,相當于國內以前的三本院校,這些學院與本部的分數相差較大,而且專業也有很大的不同,跟本部沒有太大的關系。
分校則不一樣,如今,很多大學為了更好的發展,專門設置了分校區,比如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分校、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等,雖然是分校,但也是實打實的“985”高校。
因此,董襲瑩的本科學歷并沒有滿足協和的要求。
更離譜的是,一般醫學生要經過“5+3+3”培養模式,即5年本科+3年碩士+3年規培,學習周期長。尤其是3年規培,醫學生要像正式醫生一樣承擔臨床工作,包括值班、查房、書寫病歷、參與手術等,還需參加各種培訓課程、學術講座等學習活動,工作和學習壓力非常大。
然而,董襲瑩博士畢業后進入中日友好醫院,僅用1年時間便通過中日友好醫院胸外科規培,然后就以博士的身份上崗工作。
大家紛紛質疑,董襲瑩究竟是憑借何種特殊能力,能在短短一年時間內完成本應三年的規培任務?她的“速成”規培經歷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當然,我們暫且認為董小姐的規培沒有問題,但網友們順藤摸瓜,立馬在網上找到了她的博士畢業論文。
這篇論文可“不簡單”,堂堂一個博士,寫出的畢業論文除去參考文獻等其它亂七八糟的東西之后,剩下的正文內容僅有26頁。
一般來說,讀到博士這個層級,畢業論文至少也要10萬字以上,篇幅在80—150頁比較常見,但是董小姐向我們詮釋了什么叫“濃縮就是精華”,打臉多少正規醫學生。不少網友感慨:“博士畢業論文居然比碩士論文還少,26頁內容能研究出來什么?”
不僅如此,董襲瑩本科是經濟學,跨界到醫學之后,論文指導老師是骨科專家,而研究方向是婦科影像與人工智能交叉領域,規培在胸外科,最后卻在泌尿外科工作,這難道不是全能的“六邊形戰士”?
筆者相信,這世界上有很多天才學霸,他們可以用很短的時間就可以完成普通人四五年才能完成的學習內容,但顯然董小姐不是,如果她真有那么厲害,本科也不會在巴納德學院就讀。
眾所周知,醫學是一個非常吃臨床經驗的領域,董小姐從經濟學跨界到醫學,最后火速成為博士,學科跨度之大令人咋舌,也難怪那么多人質疑他的職業能力。
公眾質疑的根源,其實不在協和“4+4”制度,而是像董小姐這樣的學術“天才”,到底是以何種途徑獲得的頂級醫學生光環!
對此,大家又是怎么看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