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顯示,為了打破中國在關鍵礦產資源的主導地位,美國正準備簡化許可證發放程序,并調動資金開采海底資源。
在眾議院自然資源委員會小組委員會舉行此次聽證會之際,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在大力推廣石油和礦產資源開采,且絲毫不顧及環境或外交政策成本。
一直以來,中國都掌握著關鍵礦物供應鏈的主導權。為此,特朗普政府希望通過釋放美國的自然資源,以恢復美國的能源和礦產收入。
在重返白宮初期,特朗普就試圖向烏克蘭施壓,要求其支付高達5000億美元的稀土礦產,他甚至暗示將接管格陵蘭島,部分原因是格陵蘭島擁有豐富的鋅、鉛、金、稀土元素、銅和石油儲量。2020年,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內,他甚至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鼓勵開采月球和小行星上的礦物。
4月24日,他正式簽署行政命令,為企業在深海海底開采提供便利。
不過,開采海底資源的舉動立馬就遭到了包括美國盟友在內的幾乎所有國家,以及相關國際機構的一致反對和譴責,因為這將造成極其危險的連鎖環境反應。
與此同時,美國戰略研究機構蘭德公司指出,這種做法屬于藐視國際法,將使美國陷入孤立的處境中。
根據1994年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各國對其海岸200海里以內的水域擁有專屬經濟權利,但國際水域受國際海底管理局所管轄。
小組委員會的科學家也進行了反駁,因為深海作業所需的技術未經證實,且可能付出巨大的經濟代價。
據白宮發布的數據,美國近海部分海底覆蓋著多金屬結核,含有鎳、鈷和錳等關鍵礦產。美國地質調查局估計,僅位于夏威夷和墨西哥之間的東太平洋克拉里昂克利珀頓區,其鎳、鈷和錳的儲量就比所有陸地儲量的總和高出6000倍。
然而,利用現有技術來實現這些項目可能需要數十年時間。不僅如此,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無法確定未對鎳、鈷、銅和錳等多種礦物的需求量是否還如此之大。
即使未來這些礦物依舊重要,但鑒于中國依舊掌控著關鍵礦產的制造和加工,特朗普政府的礦物大業可能還是會遇到不少困難。
美國現在與其追求這種不計后果的幻想,還不如多想想如何解決現有的電池創新、基礎設施、材料可持續等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