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高學歷員工居家辦公時間高于全球平均值》
德國高學歷勞動者每周平均有1.6天在家辦公,在全球范圍內處于較高水平。慕尼黑的Ifo經濟研究所對40個國家的調查顯示,全球擁有大學學歷的全職人員平均每周遠程辦公時間為1.2天,而德國的數據明顯高于這一水平。盡管一些知名企業正在要求員工重返辦公室,但Ifo研究員馬提亞斯·多爾斯(Mathias Dolls)指出,全球范圍內遠程辦公的比例自2023年以來總體保持穩定。在調查中,加拿大以1.9天遙遙領先,其次是英國(1.8天)和芬蘭(1.7天)。而德國與美國、印度同為1.6天,相比之下,東亞國家遠程辦公的比例顯著偏低:韓國僅為0.5天,中國和希臘為0.6天,日本0.7天。
《入夏失敗 德國將再次降溫》
5月1日假日天氣非常好,仿佛已經入夏,德國西南部測得的氣溫接近30度。但低氣壓系統“亨利”將帶來氣溫下降。德國氣象局氣象學家杰奎琳·克恩(Jacqueline Kernn)周四表示,低氣壓系統“亨利”正蓄勢待發,從周五開始將從北面向德國輸送濕冷空氣。周五,一股冷鋒將首先給德國北部帶來陣雨、閃電和雷鳴。短時間內可能出現每平方米約20升的強降雨、冰雹和大風。周六,低壓系統將逐漸南下,帶來強陣雨和雷暴天氣。該鋒面將于周日傍晚到達阿爾卑斯山。周日,德國大部分地區的氣溫將降至12到18度之間。從周一晚上開始,北部和東部的近地面甚至可能出現局部霜凍。
《波蘭反對德國加大力度管控邊境》
《南德意志報》5月2日報道,德國候任總理、聯盟黨領導人默茨,以及候任聯邦內政部長亞歷山大·多布林特(Alexander Dobrindt)此前提出將加大力度管控邊境,波蘭駐德國大使館對此發表質疑。使館臨時代表揚·托賓斯基(Jan Tombinski)接受采訪時表示,兩國邊境當前的管控措施已經影響了日常交通及貿易運轉。這些“交通燈”政府時期的舉措,造成高速公路大范圍擁堵。因此,波蘭不希望德方繼續加碼。
托賓斯基強調,波蘭會履行保護歐盟邊界的義務,尤其是在與俄羅斯、白俄羅斯等國的邊境線上。但與此同時,波蘭希望申根區內部可以維持人員自由流動。
《德國跌出新聞自由榜單前十》
《世界報》5月2日報道,人權組織“無國界記者”(RSF)發布2025年新聞自由排行榜。報告指出,世界新聞自由狀況已降至歷史最低點,“全球超過一半的人口生活在新聞自由狀況極其嚴重的國家和地區”。
值得關注的是,德國在這份榜單中排名跌出前十,RSF將其歸因為“媒體從業人員面臨日益敵對的工作環境”。去年,關注德國選擇黨的記者頻繁成為暴力恐嚇、人身侮辱的目標。除此之外,德國媒體人的經濟壓力不容小覷,有關中東問題的報道工作也頻繁受阻。
榜單中,新聞自由度最高的國家是挪威,其次是愛沙尼亞、荷蘭。
《以色列襲擊敘利亞總統府附近目標》
以色列發布消息稱,對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總統府附近的目標進行襲擊。以色列國防軍2日在Telegram上發文稱,戰斗機襲擊了總統府附近地區。此前,以色列國防部長卡茨(Israel Katz)表示,如果敘利亞臨時總統沙拉(Ahmed al-Scharaa)領導的敘利亞新政府不會保護敘利亞的德魯茲社區,以色列將作出嚴厲回應。據活動者稱,大馬士革郊區4月28日爆發親政府部隊與德魯茲武裝分子之間的沖突,起因是一段在社交媒體上傳播的反伊斯蘭錄音,錄音據傳 “來自德魯茲人” 。敘利亞人權觀察組織說,沖突在兩天內造成100多人死亡。敘利亞德魯茲社區的精神領袖希吉里(Hikamt al-Hidschri)1日說,這是一場“種族滅絕運動”,無法辯護。他呼吁國際社會進行干預,以維護和平并防止這些罪行繼續發生。
(歐洲時報德國版編譯報道,轉載請注明公眾號GermanReport)
【德易知(GermanReport)】(原名“道德經”)秉持“以報道德國經典,成報道德國經典”這一宗旨,立足德國,輻射全歐,服務華人,是德國有關新聞資訊的主要微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