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長寧區中小學生科技系列活動在區少科站舉行。這場科技盛宴以“快樂科技我先行 攜手智創AI未來”為主題,吸引了來自全區各中小學的近千名科技小達人的熱情參與。活動不僅延續了往年的精彩,更在創新與實踐中激發嶄新的創意火花,上演著無數智慧的較量。
海陸空模型“花式”競速,再現速度與激情的碰撞
科技模型類比拼素來是區少科站科技系列活動的一大亮點,設有“賽車總動員”“揚帆起航”“沖上云霄”三大主題十余個項目。伴著春日暖陽,區少科站的模型競技場上,車模和航模的項目比拼已蓄勢待發。
“賽車總動員”車模比賽現場,直線車拼裝、定點和競速賽同時開展,不僅考驗著同學們的工程思維和動手能力,更考驗著同學們對動力原理知識的充分把握。最引人注目的還當屬今年新增的趣味遙控車項目。據車模教師谷芳麟介紹,這一項目的賽車模型均由同學們運用3D打印技術自制而成的零部件組裝而成,相較于其他遙控賽車競賽項目,擁有仿真卡丁車外型的賽車模型更加“迷你”,賽道也更小,每一秒操控都是對智慧與耐心的考驗。
“現場比賽的時候,車經常漂移打滑,所以轉彎時要適當減速,直線時再加速。”手持遙控器,天山初中七年級學生葛熙中神情冷靜,制動、轉彎、加速,一系列動作行云流水,靠著自己的“小妙招”,他在趣味遙控車的比賽上有著不錯的發揮。“今天對車的調整還沒到最佳,彎道處理容易過頭。”面對賽道復雜多變的現場情況,姚連生中學七年級學生胡辰昊有些遺憾沒能發揮出最好實力,但作為一名資深的車模愛好者,現場充實的車模知識還是讓他收獲滿滿。
另一邊的航海模型賽區,碧波之上同樣也是“手上”功夫的精準考校。電動遙控船“8字賽”是精準操控的比拼,三角競速賽是速度與策略的較量,水面直行單雙槳船模則考驗著大家在動力系統調試上的技能。
而在這之前,空模比賽項目就已率先“點燃戰火”。除了木質像真飛機、橡筋動力滑翔機和宇航火箭等傳統模型項目,今年新設的無人機比賽也給同學們帶來了不少挑戰。同學們既要編寫程序實現自主航線,又要精準操控遙控飛行,科技知識與實戰操作缺一不可。
據了解,在2024年的長寧區學校人工智能普及與競賽活動中,區少科站首次針對教師增設“AI多軸無人機編程飛行”競賽,讓無人機編程飛行率先在教師群體中普及。在老師們的指導下,這一項目逐漸成為長寧學子學習人工智能、發揮創造力的又一起點。
奇思妙想出方案,長寧“小創客”讓知識“活”起來
在創意設計領域,長寧學子們的奇思妙想同樣令人贊嘆。會互動的全息投影箱、兼具文化與實用價值的智能家居石庫門書架、為電動汽車換電和超充一體化的智能救援車……“創客新星”項目中,長寧“小創客”大開腦洞,將所學的科技知識轉化為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創意產品。
“身邊的化學”項目不僅有實驗探究板塊的生活實踐,還首次設立了AI設計與手繪創作雙賽道,學生有的用AI工具生成分子結構動畫,有的用畫筆描繪生活中的化學,深奧的學科知識在此刻變得生動有趣。
對于長寧“小創客”而言,落地生活的實踐與天馬行空的想象缺一不可。“生態小能手”以自然筆記呈現四季更迭的奧秘;“綠動未來”中的環保創意和繪畫小報,展現著對保護環境的無限暢想;“我的美好家園”則展陳著學生精心制作的各式建筑模型……
在諸多建筑設計作品中,開元學校八年級的解書怡的作品《錦繡未央非遺體驗館》顯得別具一格。模型場館將智能科技與傳統非遺結合,建筑主體像蓮華盛開在鏡面湖上,每個球狀的非遺體驗倉還能不斷旋轉。“我希望通過科技的賦能,讓傳統非遺體驗產生新的生命力。”她說道。
“今天這群長寧‘小創客’們的模型作品或許還很稚嫩,但卻承載著他們飛向未來的夢想。”區少科站表示。作為長寧區中小學生科技品牌活動之一,“快樂科技我能行”活動已陪伴長寧學子走過多個春秋,為孩子們的科技成長之路持續注入著活力與智慧。5月10日,2025年長寧區中小學生科技系列活動之青少年電子設計與制作競賽即將開啟,一起期待長寧“小創客”的精彩表現吧!
部分圖片來源于區少科站
撰稿/攝影:何郁檸
編輯:陳 莎
責編:王 博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上海長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