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是這個世界上進化最成功的物種之一,它們以一己之力實現了恐龍家族的復興。誰能想到當年白堊紀末大滅絕的隕石,將年輕的鳥綱消滅得只剩3支族裔,可正是這留存的火種,繼續著恐龍家族的輝煌,演化出了最繁盛的陸地脊椎動物類群。地球上現存的鳥類有超過1萬種,豐富程度遠超哺乳動物。
而天空便是它們復興家族的主戰場,在這之中誕生鳥類家族最大的殺器——猛禽。我們常說的猛禽主要指三大類:鷹形目、鸮形目和隼形目。它們統治著天空,不分白天和黑夜,讓哺乳動物們再度回想起被恐龍支配的恐懼。
然而在這威壓之下,三個家族本身也有矛盾,尤其是鷹形目和鸮形目,恩怨糾葛了3600萬年。
空中王者
鷹形目主要有鷹科、蛇鷲科、鶚科與美洲鷲科。其中鷹科就是我們說的各種老鷹或者雕,是猛禽界的正統。鷹的起源目前由于缺乏化石無法定性,只知道根據目前已有的化石資料,鷹形目家族的成員大約出現在3600萬年前。
鷹是一種特化十分明顯的動物,它的眼睛是所有脊椎動物的極限。這么說吧,人已經是哺乳動物里視覺最發達的,然而與鷹相比,還是差得遠。鷹的視力是人類的8倍以上,能夠在上千米的高空看見地面上的一小塊肉。有人會覺得鷹自帶望遠鏡,適合看遠處不適合看近處。有這個想法那就大錯特錯了,鷹有八倍鏡不假,可人家有兩套視覺系統。
我們哺乳動物視網膜中央有個凹點,分布著大量視錐細胞,能夠感知光線色彩,用于成像。人類的中央凹視錐細胞每平方毫米為15萬個,而鷹的視錐細胞每平方毫米為100萬個。此外鷹眼的視網膜有兩個中央凹,一深一淺。深的中央凹負責看遠處,近的中央凹負責看近處。8米以內鷹采用雙目正視,超過20米以上的距離,鷹采用單眼側視。
除了眼睛在動物界登峰造極,鷹的爪子也是動物界數一數二的存在。按照身材與爪子的大小比例,鷹遠超過熊、虎、獅等猛獸,是爪子比例最大的動物。這雙爪子力大無比,能在抓住獵物瞬間一擊致命,也可以直接扭斷動物的脊椎。200萬年前,人類就曾經被當時一種巨大的雕襲擊過,留下湯恩幼兒的化石,腦袋上有一個巨大的窟窿,那就是鷹的爪子造成的。
鷹的食譜幾乎全是肉類,并且對肉來者不拒,腐肉也可以接受。正是這種超強的適應能力,鷹成功在全球各地開枝散葉。
夜空殺手
要說誰是動物界中的刺客“阿薩辛”,那就不得不提另一個猛禽家族——鸮形目,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貓頭鷹。貓頭鷹也是一種特化的鳥類,它最具代表性的裝備,一個是它的眼睛,另一個就是它標志性的大臉盤子。
貓頭鷹的眼睛是柱狀而不是球狀,并且占據了腦袋極大的空間,甚至可以從它的耳孔里看見眼球。貓頭鷹的視網膜上,擁有大量的視桿細胞,這是一種感知光線強度的視覺細胞,夜視能力超過大部分動物25倍以上。相反,它的視錐細胞并不發達,也就是說貓頭鷹是色盲,它看不見顏色,而且白天過亮的光線會讓它“失明”,成為“瞎子”。畢竟魚和熊掌不能兼得,貓頭鷹如果要顧及自己的顏色感知,就必須加大自己的眼球體積,這樣它的腦袋根本沒地方放。
光看得見還不夠,貓頭鷹挖掘出了鳥類中少有使用的聽覺系統。聽聲辨位本是哺乳動物的看家本領,但貓頭鷹將其做到了極致,它演化出了雷達系統。貓頭鷹的大臉盤子并不全是它的臉,大部分都是羽毛。這些羽毛具有極強的反射效果,并且形成了一個凹面,用來收集周圍的聲波。貓頭鷹的耳孔一高一低,可以更廣泛地分辨聲音的來源。
有一部分貓頭鷹甚至演化出了消聲羽毛,在它飛翔的過程中不會發出聲響,讓獵物絲毫不知道危險已經降臨。這是自然界最高級的“暗殺”系統,絕對的刺客信條。鸮形目家族的歷史更加悠久,最早的貓頭鷹出現在始新世時期。然而,一開始,鸮形目家族并非個個都是刺客,它們也當過正牌殺手。
千萬年的積怨
很多人都認為老鷹和貓頭鷹其實是一家的,一個白天活動,一個晚上活動。但是根據對二者基因的分析發現,它們的演化路線并不一樣,屬于不同的類群,因此一個屬鷹形目,一個屬鸮形目。它們不僅不是一個家族的,還是有3600萬年深仇大恨的冤家,是地球上最水火不容的兩種生物。
貓頭鷹先一步占領生態位,日子過得還算滋潤,結果不知道什么原因,有一支鳥類進化出了最強的殺器鷹形目。早期的各種老鷹體型與鸮形目家族相差不大,二者還能五五開。但是隨著鷹形目的體型巨大化,一個全新的家族開始了空中的統治,這就是鷹形目鷹科下的真雕屬。
雕是鷹形目家族的六邊形戰士,擁有強大的力量、快速地俯沖、巨大的爪子、尖銳的鷹鉤喙、不挑食的胃口還有很長的壽命,可以說是鳥類進化的最高模式,重現了恐龍家族的輝煌。
動物界講究誰的體型大誰就更強,貓頭鷹在這重壓之下,節節敗退,失去了諸多領域的制空權。然而貓頭鷹也不是一個輕易認輸的家族,它們一通極限操作,將自己的戰場轉移到了黑夜之中。貓頭鷹挖掘出了鳥類能使用的一切器官,將鳥綱的演化潛力全部激發出來,也開始了它們的復仇之路。
鷹形目的視力是所有脊椎動物中最強大的,可它們也不是萬能的,到了晚上,再厲害的望遠鏡沒了光也使用不了。貓頭鷹就不一樣了,它自帶夜視儀,還配備有電雷達,這個時候,體型完全沒有了任何優勢,貓頭鷹便開始襲擊鷹形目家族成員,偷走它們的幼鳥。鷹形目怒不可遏,大白天上門胖揍鸮形目,于是鸮形目學會了白天藏在各種能藏的地方。
就這樣它們兩家水火不容了3600萬年,一個成為了天空的王者,一個成了黑夜里的殺手。
自然恩仇錄
自然界中像鷹形目和鸮形目一樣的恩怨還有很多,著名的還有非洲草原上的獅子和鬣狗。人們習慣稱呼這兩者為“貓狗大戰”,其實,鬣狗不是狗,也不是犬科動物,并且和犬科動物的關系很遠。鬣狗和它的死敵獅子其實是一個大家族的,它們同屬于貓型亞目,嚴謹來說,這兩屬于“貓貓大戰”。
獅子是貓科中少有的群居動物,原因就在于非洲草原過于殘酷的環境,如果不成群結隊,就不可能占據食物鏈的最高層。比如同樣是貓科的花豹和獵豹,兩者不僅體型不大還單獨行動,經常被鬣狗欺負,食物被搶都是小事,嚴重的直接喪命。因此獅子在演化過程中學會了團隊合作,增加捕食成功率,以抵抗鬣狗的侵擾。它倆的恩怨更是直接被迪士尼寫進了動畫片《獅子王》里。
鬣狗也是群居動物,并且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一個鬣狗群由一位雌性鬣狗統領,它是鬣狗群的女王,負責指揮鬣狗捕獵或者搶奪其他動物的食物。如果發現落單的獅子,鬣狗女王會讓群體成員直接上去,對著獅子的肛門一陣掏。
是的,鬣狗的進攻手段非常奇特,它們主要襲擊動物的肛門,讓腸子流出來,動物自然就會死亡,因此得名“非洲草原肛腸科主任”。這一招效果非常明顯,再大的獵物都難逃鬣狗的掏肛。鬣狗咬合力驚人,在殺死獅子后會吃掉獅子,骨頭都不剩。
獅子那邊也是對鬣狗恨之入骨,如果有機會,它們會直接去鬣狗的群里,將鬣狗幼崽及其保姆一起殺死。因為鬣狗群里只有女王才能生育,所以只要殺死了它的孩子,這個鬣狗家族就相當于絕后。它們也會在打群架的時候著重攻擊鬣狗女王,如果鬣狗群在失去首領后無法選擇一個新女王,便會自動解散,成員各奔東西。和鬣狗不一樣的是,獅子不會吃掉死亡的鬣狗,除非很餓的情況下。原因是鬣狗經常吃腐肉,肉質并不好吃,獅子很嫌棄。
協同進化
動物這樣的恩怨形勢,其實也是一種自然選擇,通過競爭,選擇出更加優秀的個體,它們的后代再繼續選擇,最后進化出最適合環境的新物種。比如,雄獅的個頭是目前貓科動物中最大的,也是少有的雌雄兩個體征的貓科動物。原因就在于,只有強大的雄獅才能保護好自己獅群的安危,它的后代才能存活,為了警告敵人,鬃毛越來越茂密,能夠讓入侵者遠遠就看見,然后嚇退它們。
這樣的進化方式叫做協同進化,對這兩個敵對的物種來說雖然很殘忍,需要付出成員的血淚,但卻是自己種群走向繁盛的一種標志。只可惜這個協同進化,正在被人類打破。
就拿鷹和貓頭鷹的恩怨來說,它們兩個協同進化了上千萬年,已經在自己的領域沒有直接競爭者了,可是人類的加入打破了這個進化。因為使用農藥,尤其是DDT,讓兩者的蛋殼變軟,孵化不出幼鳥,數量急劇下降。
并且因為人類砍伐樹木,鸮形目失去了大量棲息地,白天它們的視力很弱,極易遭到別的動物攻擊。這樣下去,誰也不能笑到最后,鷹形目和鸮形目作為猛禽,很有可能一起消失。持續了3600萬年的恩怨,可能會被人類以這樣的方式終止,仿佛恐龍當年莫名被隕石終結統治一樣,歷史重寫。
結語
作為自然界中的猛禽,鷹和貓頭鷹積怨已久,因為演化道路上的一次食物鏈重合,二者變成了水火不容的敵人。這千萬年的時間里,鷹形目家族進化出了鳥類中最強的武器,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戰斗機;而鸮形目,揚長避短,在黑夜中開天辟地,成為了夜空偵察機。二者互相殘害對方,但又激勵著彼此前進,朝更高更快的方向進化,一同締造了鳥綱的輝煌,延續了恐龍的火種。
可惜,人類不講道理的干涉,將讓這場千萬年大戰被迫畫下句號,看不到誰笑到最后,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