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位于多塞特郡普爾的比爾斯百貨(Beales)正在進行大甩賣。
商店櫥窗上貼滿了醒目的黃色海報,海報上印有英國財政大臣瑞秋·里夫斯的形象,她正舉起紅色的預算箱,此次甩賣也被戲稱為“瑞秋·里夫斯清倉大甩賣”,以此諷刺里夫斯的新政對零售業帶來的巨大打擊。
比爾斯百貨于1881年在伯恩茅斯成立,曾在全英擁有多家分店。但近年來,受到租金高昂、商業稅增加以及電商的沖擊,其經營狀況每況愈下。
在普爾的這家店是比爾斯百貨最后一家門店。甩賣活動結束之后,這家門店也將于5月底關門大吉。
公司老板托尼·布朗毫不客氣地將門店的倒閉歸咎于里夫斯近期實施的一系列財政政策,稱正是這些政策,“扼殺”了這個有著144年歷史的家族企業。
布朗稱,從4月1日起,隨著雇主繳納國民保險費用(NI)的比例和最低工資的上漲,以及商業稅減免的減少,導致比爾斯百貨共損失了20萬英鎊。
布朗還說,自己出資制作的這些海報“不只是為了我們自己,也是為整個行業發聲”。他甚至警告稱,如果里夫斯繼續推行她的政策,未來五年,英國高街(High Street)上將全是電子煙店和咖啡館。
01
英國零售業的變革與挑戰
近年來,英國零售業經歷了重大變革和挑戰。
最大的變化是英國高街零售業面臨的經營困境。過去十年中,英國的實體店數量減少,一些大型的傳統零售商,如Debenhams、Topshop、比爾斯等紛紛關閉分店或直接破產。
2020年后,約七分之一的高街商店永久關閉。商業稅加重企業負擔被認為是店鋪倒閉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受到新冠疫情沖擊,大量實體店鋪倒閉的同時,客戶的消費習慣也逐漸從線下轉向線上。
線上消費的迅猛增長帶動了線上平臺的崛起,Amazon、ASOS、Shein 、TikTok等線上平臺搶走了相當大比例的市場份額。
傳統零售商只能加速進行數字化轉型,為客戶提供線上預訂、送貨上門等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新型業態也在興起,高街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電子煙店、咖啡店、簡餐店以及折扣店和短期租賃快閃店(Pop-up shops)。
為了填補政府的財政缺口,財政大臣里夫斯于去年10月宣布,從今年4月1日起,雇主的NI繳款稅率增加1.2%,達到15%,雇主繳納NI的起征點也從每年的9100英鎊降至每年5000英鎊;最低工資標準上漲6.7%,達到每小時12.21鎊;同時,餐飲與酒店行業享受的商業稅減免將從75%降低至40%,每家公司最多減免11萬鎊。
這一系列政策的實施,無疑將增加企業的運營成本。在政策影響下,包括Morrisons、Sainsbury's和Tesco在內的大型超市都計劃在今年削減成本和關閉部分門店。
Morrisons預計這些政策將使其增加約7500萬英鎊的運營成本。搶在新政實施前一周,Morrisons宣布將關閉52家門店內的咖啡館、18個熱食柜臺(Market Kitchen)、17家便利店以及35個肉類和魚類柜臺,此舉將帶來流失365個工作崗位的風險。而早在今年1月,該公司已裁員200人。
在此之前,英國零售協會(British Retail Consortium)主席安迪·希金森(Andy Higginson)表示,全英“每家零售商”都在尋找辦法應對最低工資上漲和NI上漲帶來的“經濟重擊”。
值得一提的是,同時擔任JD Sports主席的希金森曾是唯一一位在選舉前簽名支持工黨經濟政策的FTSE 100企業董事長。
Sainsbury's也在數月前表示,將在“極具挑戰的成本環境”下裁員3000人。
Wetherspoon連鎖酒吧董事長蒂姆·馬丁認為酒吧受到的沖擊比超市更嚴重:“在酒吧中,一杯啤酒成本的35%是工資;而在超市,這一比例僅為5–6%。這意味著當你提高雇主NI時,酒吧受到的沖擊遠遠大于超市。”
Altus集團數據顯示,2024年全英有超過400家酒吧關閉,平均每月倒閉超過34家。
Altus董事亞歷克斯·普羅賓(Alex Probyn)表示:“我接觸的許多酒吧老板都非常擔心,今年的圣誕節可能是他們的最后一個圣誕節了。NI繳費提高、最低工資上漲和商業稅減免大幅削減將令許多酒吧無法生存。”
根據Altus集團的數據顯示,2024年英國共計有13479家門店倒閉。從2019年到204年,門店倒閉數量最多的一年是2022年,共計有17151家門店倒閉,2019年和2020年倒閉門店數量也都超過了1.6萬家。
02
部分業態正在復蘇
盡管有不少企業通過裁員和關閉門店等方式應對新政策,但也有一些商家看準了時機,趁勢擴張。
5月1日,全球最大家具零售商宜家位于倫敦牛津街上的旗艦店即將正式開業。
旗艦店的開業時間比原計劃晚了18 個月左右。這是因為宜家這家新門店所在的建筑原來是 Topshop的 旗艦店,在對這棟建筑進行改造時,地下室發生了滲水,導致翻新工程延誤。
宜家于2022年以3.78億英鎊的價格購買了Topshop旗艦店所在的牛津街214號大廈,作為其新一代小型城市中心門店的重要據點。
新店占據了這座七層地標性建筑中的三層,包括地面層和地下兩層,總零售面積達5800平方米,與其在倫敦漢默史密斯的門店規模相當,預計創造150個工作崗位。
這座七層的原Topshop 大樓如今還入駐了耐克旗艦店Nike Town和美妝品牌Space NK,并將部分空間用于辦公。
宜家英國首席執行官彼得·耶克爾比(Peter Jelkeby)承諾,將繼續在英國開設更多門店。
他透露,今年夏天將在布萊頓(Brighton)開設一個大型新店,還計劃在諾里奇(Norwich)、切斯特(Chester)和埃塞克斯的哈洛(Harlow)設立小型門店。
對于更進一步的開店計劃,耶克爾比表示,他們會再做評估。“英國仍有很多地方有市場、有空間。”他認為,宜家的理念是“可以負擔得起”,因此即使是在民眾錢包縮水時期,它仍能保有競爭力。
與此同時,耶克比也支持倫敦市長薩迪克·汗(Sadiq Khan)提出的將牛津街改為步行街的計劃,稱這將“對整條街道有好處”,“能讓人們更方便地走動”。
倫敦市長薩迪克·汗稱,宜家門店的開業是對倫敦、對本地經濟以及對牛津街振興計劃投下的“巨大信任投票”。他還表示,吸引新企業將有助于“創造就業機會并提升人流量”。
宜家旗艦店的開業被許多人視為牛津街復興的關鍵一步。疫情期間,牛津街人流驟減,一度變得冷清,許多商鋪空置,取而代之的是進駐了大量的美國糖果店。
過去兩年中,隨著空置率的降低和糖果店數量的逐漸減少,以及一批新品牌的入駐,牛津街重新煥發了生機。
比如HMV在2023年11月重返了其位于牛津街的原店址,運動品牌Under Armour也在牛津街開設了新店。
據英媒報道,就連Topshop也將通過入駐其他零售商門店的方式重返高街。
近日,擁有該品牌的Asos公司宣布,已與多家零售合作伙伴簽署協議,在其門店內銷售Topshop品牌的服裝,并正在尋找更多合作方。
這只是Topshop重塑其獨立品牌形象的第一步,ASOS計劃在今年晚些時候重新推出獨立的Topshop.com網站。
ASOS還表示,未來不排除開設Topshop獨立門店或在大型商場中設立專柜的可能性。
正當部分英國超市宣布裁員之際,德國連鎖平價超市Lidl卻宣布一項重大擴張計劃,作為其5億英鎊投資計劃的一部分,他們今年將在英國新開40家門店。
Lidl英國公司的高層表示,此舉是顯示其“雄心壯志的明確信號”,目標是在英國境內實現1000家門店的里程碑。他們還指出,英國政府近期推出的規劃審批改革有助于“消除開發障礙”,支持其擴張目標。
目前,Lidl在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共擁有超過980家門店和14個配送中心。
盡管Lidl尚未正式公布2025年確定新開的門店清單,但Lidl向《每日郵報》透露,預計將在貝里克(Berwick)、雷德卡(Redcar)、赫爾(Hull)、克雷迪頓(Crediton)和曼徹斯特等地開設新門店。
03
小企業如何活著?
小企業在英國經濟中占企業總數的99%,雇傭了超過1600萬人。面對日益頻繁的稅收、勞工、最低工資等政策變動,小企業如何在變革期中生存也顯得尤為重要。
不少企業沒有坐以待斃,而是積極采取措施應對:比如采用會計軟件對現金流和稅務進行監控和籌劃,從財務與成本上對企業進行優化;重新談判租約和供應合同,盡量降低房租和進貨成本;采取更靈活的用工模式,雇傭臨時工、兼職或自由職業者等。
一些小企業也加快了數字化轉型的步伐,使用Shopify、Etsy、Squarespace等平臺開設線上商店;借助社交媒體,比如Instagram、TikTok等引流,實現多平臺銷售;引入線上預約和自動客服等,減少對人工的依賴。
英國人一向有“支持本地小企業” 的傳統,小企業也更適合本地化和社區營銷。它們通過利用本地市集、社區廣告、合作促銷等方式增強顧客黏性;還可以打造產品的“獨特性”和“手工感”等,避開與大平臺打價格戰。
此外,不少小企業主也聯合起來,加入行業協會,共同發聲,積極爭取政府的各項稅收減免和補助。
綜上所述,面對政府剛實施的新政,很多企業仍處于觀望和應對階段,通過裁員、削減開支、暫停擴張來緩解壓力。
此外,像宜家、HMV、Under Armour這類品牌進駐牛津街,以及Topshop回歸高街,也在一定程度說明零售業者對市場仍有信心,市場也仍有發展空間。
更重要的是,盡管目前英國經濟增長放緩明顯,但并未陷入嚴重的經濟衰退,消費者支出仍然維持在一定水平。
因此,現在就下結論認為英國門店倒閉潮將卷土重來還為時尚早。華聞君也將繼續觀察市場的動態和發展。
本文部分素材來自《衛報》和《每日郵報》,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 The End -
文 彭琳
內容合作或商務合作,請發郵件至:editor@thechineseweekly.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