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不學無術的學渣,居然能通過協和4+4機制進入全國醫學最頂級學府協和學醫,居然學醫僅一年就上了手術臺,居然四年就拿到了醫學博士,居然規培只要一年(普通人三年)。
這樣的人,居然是協和2023年畢業典禮上校長王辰口中的正面典型。不學無術也就罷了,居然知三當三,居然敢逼原配凈身出戶,居然在手術過程中拋下患者負氣而去。
主刀醫生肖飛居然也拋下患者追了出去。經過40分鐘勸解之后,兩個人居然又返回來,原本人馬都帶著情緒,居然敢繼續給患者做手術。
這里邊每一個居然,都出乎我們的意料,因為我們的底線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這樣一條我們做夢都夢不到的人生路徑,人家竟然可以一路綠燈。
但凡兩個人對原配好一些,這個董襲瑩必然還會一路開掛,走上普通學醫人窮盡畢生之力都難以企及的位置,或學術大拿,或醫院高層,或衛健委領導……
這件事情性質極其惡劣,關系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其中最值得大家關注的有兩點。作為普通人,除了斗爭到底,我們已經毫無退路可退了。
第一點:中日友好醫院和協和醫科大學竟然如此骯臟齷齪,其他醫院和醫學院是否也存在類似問題?我們還怎么安心以命相托?第二,董襲瑩為什么有捷徑可走?這涉及到階層固化和社會公平。
拿下董襲瑩和肖飛這對野鴛鴦我估計問題不大,因為不拿下不足以平民憤,但這遠遠不夠。這件事情中暴露出太多的問題,不解決這些問題,只會有更多的肖飛和董襲瑩。
對于普通人來說人生之路太難了。特別是現在的孩子,從胎教就開始卷,很多年輕的父母,孩子在肚子里的時候就開始放英語、放貝多芬,放詩詞歌賦。
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奔波于各種培訓機構,學音樂學跳舞,學英語學國學,學畫畫學體育。父母為了孩子上好一點的小學初中,不得不背負幾十萬甚至幾百萬的貸款買學區房。
孩子們也很辛苦,從早忙到晚,沒有雙休和節假日,除了上學就是補課,除了作業就是興趣班,很多孩子不知道睡懶覺的滋味兒。現在的家長,幾乎是十年寒窗換來了新十年寒窗。
孩子辛苦、家長辛苦我們都認了,因為我們內心深處相信天道酬勤,相信努力就會有回報,相信公平,相信分數面前人人平等。除了卷,我們沒想其他路子。
所以我們卷得不亦樂乎,卷完了中考卷高考,卷完了高考卷考研(或考公),幾乎每一步,都堪稱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因為競爭太慘烈。
為什么大家都這么焦慮?我們總是在擔心孩子,那么多環節萬一卡我們孩子一下,我們都不能原諒自己。
而學醫這條路,更是艱辛。好不容易十二年寒窗過了高考這一關,迎接你的是十四年寒窗(五年本科、三年碩士、三年博士、三年規培),所以有“勸人學醫,天打雷劈”的說法。
然而我們正在卷得不亦樂乎,人家對我們實施了降維打擊。我們卷中考的時候,人家在瘋玩;我們卷高考的時候,人家也在瘋玩,我們卷大學的時候,人家出國玩了。
我們好不容易卷到頭了,人家突然神兵天降,早已經在終點等著我們,更郁悶的是人家很可能是我們的領導,是我們的導師,明明是你肝出來的論文,可第一作者搞不好還得署人家的名字。
就拿董小姐來說吧,官方說她是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本科畢業的,但其實只是巴納德學院的。這個學院跟哥大沒有什么實質性聯系,名義上是哥大下面的學院。
這個巴納德學院也不用考,可以直接從當地社區學校轉入。美國的社區大學,跟我們這邊的職業學校有點像,只要鼻子孔能出氣又付得起學費,差不多就能錄取。
假如有一位董小姐的初中的同班同學走的是普通人路子,你就知道差距有多大了。當董小姐規培結束時,她同學還在苦逼考博,六年之后他也未必能到董小姐這位置。
等歷經千辛萬苦、肝到頭禿、好不容易熬到這位置,董小姐的職位搞不好比他大好幾級了。董小姐有能力到這個位置,就不怕沒學術成果,人家有的是爸媽,有的是牛馬。
我們使出了渾身解數,卷得頭破血流,到頭來鐵定會輸給根本不用卷的人,我們在黑暗中摸索,人家直接開啟上帝視角,這才是我們專屬的恐怖片。
就好比打游戲,我們苦逼打怪升級,有人直接開掛;我們屬于普通玩家,人家是人民幣玩家。我們的努力是有天花板的,人家卻上不封頂。
那么問題來了,這個問題怎么破。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還得從董小姐這里入手。但凡董小姐這一路有一個紅燈,她都不至于順利抵達這個位置。
其中最為關鍵的一環,那就是協和“4+4”學制。如果沒有協和的“4+4”學制,她這一輩子都不可能學醫。更值得注意的是,這個“4+4”學制,幾乎是給她量身定做的。
因為她是協和“4+4”學制的第一期學生。也就是說,協和從她野雞大學畢業的當年,開始改變規則。那我們就有理由懷疑,這就是私人訂制的蘿卜改革。
董襲瑩大有來頭啊。姥爺米耀榮是材料學領域的外籍院士,在材料學界堪稱大拿。爺爺董某瑋畢業于協和醫學院(現清華大學醫學部),是超聲影像方面的專家,曾任職某三甲醫院院長。
本來我挺恨計劃生育的,但有時候想想也有它的好處,因為體制內抓得最嚴,讓我們這些小鎮做題家少了很多人民幣玩家型對手。
這個改革是誰推動的呢?協和校長王辰院士。但改革要想推行,必須得名正言順,得站在道義的制高點,得有個由頭,這個由頭就是——向美國學習。
學習美國先進方面,我是強烈支持的。但是他們學的根本不是美國的先進做法,美國的先進技術。因為稍微有點腦子的,都不會認為4+4先進,這玩意兒簡直是漏洞百出。
我來說說他們的漏洞。理科這玩意尤其是醫學,最難濫竽充數了。只要高中分科選了文科,那就徹底告別學醫了。即便是學理工科,除了生物學,也基本就告別醫學了。
當然不排除有個別天才型選手,大學學錯了專業,但我覺得完全沒有必要通過開天窗,也就是弄個“4+4”的學制,你完全可以重新高考重考醫學嘛。
第一大學報錯志愿是你自己的錯,第二,既然你這么酷愛學醫,那更應該重頭來。連小朋友買東西排隊錯了隊,還知道從頭排起的道理,這些院士們居然不懂!
即便是不重新參加高考,那也可以校內轉院系,但要從大一課程修起,每一門課都不能馬虎,因為人命關天、醫者仁心,沒有這個決心,即便是天才型選手也不配學醫。
明明大家都懂的道理,協和的院士專家們,居然引進了“4+4”這種學制,本科居然可以是經濟學,居然可以是藝術特長生,居然可以是新媒體專業,居然可以是外國的野雞大學。
從制度設計上,這里頭也有漏洞,比如允許招留學生。國內的文憑,都可以查學信網的,但是國外的文憑你根本查不到,于是操作空間就有了,成績單也可以造假。
“4+4”中還有專家推薦機制,這制度更扯淡,漢朝的察舉制又被院士們給拎出來了,因為對自己有用。你推薦我的孩子,我推薦你的孩子。
但他們不好意思說是漢朝的察舉制,因為察舉制最后導致了嚴重的世襲門閥,實際上成了世襲制。他們知道這么做不行,他們說這是學習美國的先進做法。
美國考大學就不單純看成績,既可以花大錢買(捐款換通知書),也可以找大人物寫推薦信。如果純靠成績,你覺得小布什能考上耶魯?潘石屹兒子駱瑞能考上哈佛?
因此,4+4改革,就是某些人為了二代們有個出路想出來的點子,名義上是為了向美國學習,實際上就是為了夾帶私貨,這場改革嚴重背離了社會主義方向,嚴重損害了公平正義。
4+4學制的學生中,有不少人有問題。 比如盛璽澄這名學生,從上海交大附中推薦進入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本科,后通過推薦進入協和醫學院“4+4”醫學試點班,成為臨床醫學博士生。
韓佳澍,15歲跳級去多倫多上大學,19歲回國進協和參加了“4+4”,23歲拿博士畢業留校教書并創業,現在在協和醫院,還是瓏生生物的創始人,做腫瘤科研研究。
還有金山木,這哥們是學古生物化石專業的,這哥們的博士論文正文只有13頁。從他的路徑我們可以得知,人家考大學不用看專業,可以先上車再換自己想上的專業,而且有捷徑。
從結果可以看出,4+4學制,就是醫學的學閥為了自己的利益小團體,專門為自己的后代們量身定做的一次改革。
大家都看出這個4+4有問題了,但是他們是不會承認的,到時候他們一定會說,一切程序都是合規合法的。但合規合法,往往是深層腐敗的遮羞布,美國沒有腐敗,因為一切都是合法的。
所以大家一定要明辨是非,不是我們的高考制度出了問題。恰恰相反,我們的高考制度本來是嚴格的,是公平的,他們無法鉆空子,沒有辦法才想出了4+4的改革。
有一個規律,越是所謂的精英,越推崇美國。因為美國可以拿錢買文憑,美國可以錢權交易,美國可以政商旋轉門,美國可以寫推薦信,美國可以言順地固化自己家族的地位。
所以他們拼命地吹捧美國,拼命地詆毀我們國家。只有不斷地詆毀現有制度,他們才有機會名正言順推行自己夾帶私貨的改革。如果改革推動者別有用心,或者自己屁股都不干凈,你說這改革好得了?
關于4+4改革,這里邊一定會伴隨著嚴重的腐敗問題。相信國家能夠徹查到底,給人民群眾一個交代。我們師母已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